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境监测中,绿化带植物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监测对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中的镉、砷都不是植物必需元素,毒害大,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以成都市绿化带植物为研究对象,首次开展了绿化带植物中镉砷含量、分布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1)建立痕量、超痕量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2)建立痕量、超痕量砷的蠕动进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3)一、二、三环路的绿化带植物小叶女贞根、茎、叶中镉、砷含量分布调查与分析;
(4)小叶女贞中镉的含量分布与所处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建立了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小叶女贞根、茎、叶中的镉和砷的分析方法。采用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湿法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小叶女贞中的痕量镉、砷进行了系列测定,揭示了这些痕量元素在成都市一、二、三环路的绿化带植物小叶女贞各器官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和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镉在同一植物中的各部位表现为根(叶)>茎,砷在一、二环为叶>茎>根,三环为根(叶)>茎。成都市的镉污染并不是很明显,平均含量在0.3 mg/kg左右,但砷在一、二环路的平均含量为0.8 mg/Kg左右,三环路约1.2 mg/kg,应引起重视。镉、砷在成都呈区域化分布趋势明显。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成都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