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甘肃14个市州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起关键作用。关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以前人关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理论支撑,分析了甘肃及14个市州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和现状,构建了相对发展率、人均GDP、非农产业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各市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据现状的分析结果,把甘肃14个市州划分为四种经济发展状态类型,并利用2000—2010年甘肃14个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为样本观测值对四种经济发展状态区域进行双对数线性回归计算,得出三次产业的产出弹性。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使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很大;兰州市全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拉动,且产出弹性大体相当,其工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嘉峪关、金昌、酒泉、白银、庆阳五个地区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第二产业拉动,但第二产业的产出弹性仍然远远高于第一、三产业,说明短期内经济增长仍会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张掖、武威,天水、平凉四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和产出弹性都较高,说明第一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工业化进程进入快速上升时期;而定西、陇南、临夏和甘南四个市州最大共同特征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第二产业产出弹性很低而第一产业比重很高,说明工业化进程缓慢,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和结论分别提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从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开始就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要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可是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却不能在这样严峻的竞争形势下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传统绩效评价以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更多的电商平台逐渐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由于内控管理不当等原因所导致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引言、 案例
政府性基金是我国非税收入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的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从设立之初到现在,我国政府性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从2008年的1万多亿元逐步增长到2016年的4万多亿元,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政府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