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酰甲喹是一种常用的喹噁啉类药物,主要剂型为注射液,传统助溶剂为水杨酸及其盐,但乙酰甲喹注射液中助溶剂水杨酸及其盐量过高会对其检测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对乙酰甲喹注射液处方进行改良,筛选出一种不用水杨酸及其盐的处方,对其稳定性和肌肉刺激性分析,并对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1.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01mol/L的磷酸水溶液(pH=7)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25℃,254nm处检测乙酰甲喹,结果表明其分离度高,峰型良好;在4060μ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A=104867C+61126(r=0.9998)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度高,RSD<2%、回收率大于95%,可满足乙酰甲喹注射液的含量检测。2.根据不同溶剂比例中乙酰甲喹溶解度、有机试剂用量,对乙酰甲喹注射液溶剂系统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一种处方组成为乙酰甲喹含量为5%,苯甲醇含量为10%,N-甲基吡咯烷酮为20%,亚硫酸氢钠0.2%,pH为5.0,该处方制成的乙酰甲喹注射液溶解度高,澄明度好,安全稳定。3.对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进行光照试验、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4500±500Lx光照15d后含量减少,因此在储存和运输中应避免光照,在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中乙酰甲喹注射液均能稳定存在,通过溶血试验表明其能用于肌肉注射,刺激性试验表明其刺激性小,符合注射液的一般要求。4.以水杨酸乙酰甲喹注射液为对照组,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为试验组对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t1/2分别为1.379±0.017和1.519±0.265h,Vd/F分别为0.762±0.098和0.729±0.069 L/kg,AUC(0-t)分别为25.469±2.937和28.945±3.487mg/L×h,Tmax分别为0.542±0.012和0.583±0.129h,Cmax分别为11.879±1.322和11.736±0.838mg/L,说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吸收快,代谢迅速;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注射药动学参数能达到与改良前一致,该处方能用于生产实际。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果渣作为加工副产物,大多经由简单粗加工后直接作为饲料或肥料,有些甚至被直接当作垃圾丢弃。不仅综合利用程度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产生生物垃圾,引起环境污
近年来,社区零售逐渐成为小型零售业态的主要场景,社区零售类别中易逝品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社区易逝品零售的定价策略,本文从“社区零售场景”中提炼出“零售竞争”和“顾客行为”两个主要特征,从竞争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函数出发,综合考虑社区相对封闭的范围内消费者的选择偏好、策略行为和选择忠诚等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探讨其对竞争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以及销售收益的影响。本文在介绍易逝品、顾客忠诚和顾客选择行为等相关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WD患者分别进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正>在我的藏砚中,有近百方长或宽不足10厘米(个别稍超一点)的小砚,材质端、歙、洮河、澄泥、陶瓷、寿山石皆有,可握在掌中把玩,其中不少质地优、造型雅、雕工精,有的还镌有
期刊
我国在普通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为国家培养高竞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运动员,积极推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战略,以此来优化运动员的整体结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技实力
低碳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成为企业重要工作,对节能减排的审计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以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为主体,从节能减排的指标、意义构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并给
人脸作为直接、可靠的生物特征,在信息安全、社会公共安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人脸检测与特征点定位作为人脸图像分析与处理的关键步骤,其检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将极大地影响人脸识别、表情分析、头部姿态估计、凝视方向分析、疲劳度检测、三维重建与动画合成等各类任务的性能。本文借鉴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重点围绕人脸应用中的人脸检测、特征点定位开展研究和算法设计,具有重
在舆论监督中,暗访是较常用而且效果较明显的一种形式.所谓暗访,就是新闻记者不表露自己的身份,而以相关的身份出现,对新闻事件进行不公开的采访.在这里,所谓的相关身份是指,
土壤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演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随之发生改变。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的作用强度和方式不同。研究土壤发生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环境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强度和方式,确定影响土壤发生的决定因素,揭示环境对土壤发生的影响。目前,对我国第四系风成沉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因和物源方面,而缺乏土壤发生学特征以及区域对比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岷江上游黄土和成都粘土上发育的土壤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