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发病与死亡原因,。本论文通过我院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对其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状态以及总体转归的影响。本次研究严格按照所设计的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对入选的123例临床病例进行研究。按病例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标准开颅手术组和微创钻孔引流术组,其中保守组15例,开颅组40例,钻孔组68例。首先对各组病例治疗前状况(包括一般特征、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进行评价,来了解术前三组的基本情况是否具有可比性。随后对其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再出血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总体转归的比较,即发病6月后的死亡与残疾发生率(GOS评分)。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特别是语言与肢体肌力的恢复,对其总体转归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因此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是必要的。(2)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对于基底节出血患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并未见明确差异,但对于总体转归来说,微创手术更利于患者的预后。(3)通常对于血肿量相对不大,病情进展相对缓和的患者可选择单纯保守药物治疗,或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并给予药物治疗,但微创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特别是语言与肢体肌力)优于单纯保守治疗,并能缩短治疗时间。(4)开颅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组,适合于出血量大,或已出现高颅压危象的患者,并便于必要时可同时行颅骨切除术,对危重患者具有抢救意义。(5)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与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相比,其再出血发生率并未明确差异,但不能排除偏倚的影响,建议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