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生产成本、汇率、自然灾害与食品需求的变化极易引发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我国人口基数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可能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在此种情况下,政府该采取哪种补贴政策进行应对,才能确保补贴效果更好?为此,本文从收入等级与人口特征的视角,研究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福利的影响与食品补贴的政策选择。具体来说,本文的工作包括: 第一,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7类消费品的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和补偿变动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各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它商品消费数量;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要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8%,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为5.87%。 第二,本文继续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通过QUAIDS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人口特征城镇居民家庭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承受能力差异的机理和从补贴效率、收入再分配效应层面比较了价格补贴、收入补贴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收入等级、户主参加医保状态、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职业显著影响城镇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从收入等级、抚养比、户主健康状况、户主职业角度来看,收入补贴的补贴效率明显优于价格补贴;从收入等级、户主参加医保状态、户主职业角度来看,收入补贴的收入分配效应明显优于价格补贴。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政府在实施食品补贴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城镇家庭的这些人口特征,以提高补贴的精准度。此外,为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弱势群体的冲击、保障其食品安全,相比于价格补贴,收入补贴是更好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