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NSCLC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NSCLC患者一经确诊已至晚期。虽然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NSCLC的5年总体生存率仍然很差,因此,探讨新的NSCLC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葫芦素B因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但其在治疗NSCLC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葫芦素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与CIP2A/AKT信号表达的相关性,旨在明确葫芦素B对NSCLC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葫芦素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课题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实验模型,应用终浓度为0、20、40、80nmol/l葫芦素B分别作用24、48小时,进行如下实验评估葫芦素B对A549细胞的体外作用效果:1、采用MTS检测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2、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3、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4、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应用终浓度为40nmol/L葫芦素B分别作用24、48小时,Western blot法测定A549细胞CIP2A、p-AKT、AKT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估葫芦素B对A549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1.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葫芦素B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不断延长,细胞生长存活率随之下降,呈现负相关。经ANOVA方差后,P<0.05。用LSD—t检验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组间均存在有显著统计学的意义,且在80nmol/l,48小时组时存活率达最低,为(54.8±2.8)%,其中(P<0.0001)。2.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葫芦素B对A549细胞的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在48小时组80nmol/l时,细胞相对迁移率达到最小,为(0.075±0.006)%,其中(P<0.0001)。3.PI单染,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不同的葫芦素B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均显示出G2/M期阻滞,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时间的不断延长,G2/M期细胞比例不断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各组间比较存在组间差异(P<0.05),且在48小时组80nmol/l时,G2/M期细胞比例达到最大,为(23.04±0.689)%,其中(P<0.0001)。4.应用Annexin V-APC/7-AAD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不同的葫芦素B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率均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时间的不断延长,A549细胞凋亡率不断增加,呈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存在组间差异(P<0.05),且在48小时组80nmol/l时显示出最大细胞凋亡率(31.74±0.533)%,其中(P<0.0001)。5.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40nmo]/l葫芦素B作用A549细胞48小时后,葫芦素B显著抑制CIP2A、p-AKT的表达,而总AKT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1、葫芦素B体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及诱导细胞凋亡。2、葫芦素B对A549细胞的抗癌作用机制与CIP2A/AKT通路受抑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