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国外文献报道腰骶部存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国内对其机制、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变化在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7/2008-0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对象:25份竖脊肌组织标本取自2007-05/09,年龄26~49岁,平均(34.7±12.6)岁,其中10份为正常人标本,15份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患者标本,根据年龄正常标本分为2个对照组,正常组;第一组27-30,第二组38-45,非正常的分为3个组,CCS组:第一组26-30 第二组35-40 第三组44-49.每组5例。
方法:取各组标本提取DNA,采用Southen Blotting杂交技术,测量各组标本竖脊肌组织骨骼肌细胞端粒长度。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竖脊肌组织与正常组织端粒的长度。
结果: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患者竖脊肌细胞平均端粒长度明显比正常人竖脊肌细胞平均端粒长度短,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端粒的异常状态参与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发生。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病变的过程中,端粒长度明显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