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主体,以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这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具体实践和现实展开,其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制度安排无不体现其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些论断表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靠制度来落实,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因而,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及其实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阶段新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为研究主题,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相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依循“理论溯源→历史考察→现实回应→实践提升”的思维路向,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理论基础、实现进程、制度安排、运作机制、历史经验、现实挑战等问题,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本文认为科学的制度理论是制度建设的源泉与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本质揭示和构建原则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现实展开,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制度理论精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石。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探索、确立、改革和完善发展,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原则,以巨大的制度绩效持续推动了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彰显了制度的人民性本质和优势。从现实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层面体现了人民性取向,而且其运行目标、运行过程和运行动力均以人民利益实现为皈依,有效实现了“人民中心”和“制度安排”的有机统一。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存在诸多影响人民性实现的制度短板,如制度供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制度需求之张力、制度运行与经济社会发展之张力、制度执行与制度效能转化之张力、制度保障与制度优势发挥之张力等问题,这些要求进一步强化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全面领导、优化制度运行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加强民生领域制度建设等,补足制度短板创新制度体系,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为解决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启更紧密的联系,异质文明间的理解与沟通,成为世界人民合作的关键,也成为全球文明健康发展之前提。20世纪50年代,美国汉学家狄百瑞颇具前瞻性的以异质文明应平等“对话”为指导开启学术研究,为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然而,至今国内外尚无有关狄百瑞异质文明“对话”观的相关研究。本文从思想史视角,以狄百瑞所出版的个人专著、汇编书目、翻译作品,所参与的
空间碎片的迅猛增长,对在轨航天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小卫星特别是皮卫星、纳卫星的释放越来越多,探测和跟踪这些小卫星对现有系统能力构成了极大挑战。另外,高轨空间区域,聚集着导航、气象、通信等众多战略性空间系统,对其有效监测具有重要的潜在战略价值。地基观测是目前空间态势感知系统的主要手段,不同于其他的地基观测系统,大口径大视场光电探测系统的搜索效率高、探测能力强,属于普查型光电设备,是空间态势感知系统
荧光探针凭借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吸引了广泛的科研关注。目前,大多数荧光探针都是基于聚集荧光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具有ACQ性质的荧光材料在聚集状态会由于π-π相互作用,造成荧光强度降低。因此,具有ACQ性质的荧光材料在浓度较低时,发光强度较高;而在浓度较高的聚集态,荧光强度降低。因此ACQ发光材料只能在浓度较低时得到应用。而浓度
旅游地的景观通常被视为游客的凝视对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进行有目标的“植入”,成为一种新的景观。实际上,旅游地的景观经由不同主体的表述与诠释,以及对景观资源的操纵与争夺,赋予景观不同的形态与实践,从而重塑了当地人对景观的认知与理解。本研究试图通过田野调查及民族志研究,结合景观人类学与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借助“脱嵌”与“再嵌”、“前台”与“后台”等概念,探讨旅游地的不同主体对景观的的表述与改造,以及他
太阳的活动变化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其产生的光和热能够为地球上的生命带来能量,同时也是空间天气变化的源头。当太阳爆发剧烈活动时,会快速地向空间中抛射大量的物质,包括磁场、高能粒子及电磁波等。这些物质会对近地空间环境、空间天气以及航天器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对太阳表面的状态及活动进行观测,对空间天气进行预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面向太阳表面活动观
随着高分子科学的高速发展,聚合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医用生物材料、航天材料、信息材料、食品包装、文体用品、纺织品以及涂料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农业、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目前,合成的聚合物材料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是结晶的。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极大地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等诸多性能。因此,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研究一直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聚合物
炎帝、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共祖”,是由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确立的,而北朝是炎黄祖先“共祖”身份确立的关键时期。十六国至北魏,边疆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往往祖述炎黄,以促使本族“华夏化”,确立民族政权的合法性。北魏孝文帝迁洛,施行“汉化”改革,推动了各虏姓家族接受“炎黄子孙”身份。至西魏北周,炎帝、黄帝成为关陇地区鲜卑、汉人、氐羌诸族共同尊奉的祖先。至此,炎黄祖先正式由“华夏先祖”发展为“华夷共祖”
目的:在痰瘀伏络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参红通络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受损胞葬的机制,言明参红通络方对PPAR/Ca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参红通络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将6周龄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参红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SHTL-l组、SHTL-m组、SHTL-h组)及模型组(Model组),各24只;
序列单分散聚合物,是一类具有单一分子量且序列结构精确可控的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DNA、蛋白质等,是最为典型的单分散聚合物,也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63年至今,人们已经发展出了几种典型的单分散聚合物的合成策略,例如固相合成法、指数增长法、单元插入法、逐步迭代法等。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提纯复杂、收率低、序列结构可控性差、独立活性的官能团引入困难、所得聚合物水溶性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