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和运作,标志着国际社会希冀建立一个常设性、普遍性国际刑事法庭的夙愿得以实现。然而,因为国家元首豁免权适用、缔约国合作、裁量权行使等问题,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公平与正义在国际社会受到诸多质疑。2019年5月6日,国际刑事法院就约旦未逮捕和移交苏丹时任国家元首巴希尔一案作出最新判决,为分析、研究国家元首豁免权、国家合作及法院裁量权等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相关司法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和运作,标志着国际社会希冀建立一个常设性、普遍性国际刑事法庭的夙愿得以实现。然而,因为国家元首豁免权适用、缔约国合作、裁量权行使等问题,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公平与正义在国际社会受到诸多质疑。2019年5月6日,国际刑事法院就约旦未逮捕和移交苏丹时任国家元首巴希尔一案作出最新判决,为分析、研究国家元首豁免权、国家合作及法院裁量权等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相关司法实践,解读《罗马规约》规定,分析国际刑事法院在约旦未逮捕巴希尔案的裁判思路,总结国际刑事法院的态度和立场。据此,结合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情势中强调和平、在巴希尔案中主张尊重国家元首豁免权的立场,展望中国未来在涉国际刑事法院问题上的应有对策。除引言和结论部分之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案件背景及案件裁判结果,并归纳了案件涉及的三个法律争议点,即非缔约国国家元首豁免权在国际刑事法院的适用、缔约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义务及是否存在裁量权滥用。第二部分分析了巴希尔根据习惯国际法享有的国家元首豁免权在国际刑事法院的适用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国际刑事管辖、国家元首豁免权及国际刑事管辖与国家元首豁免权的关系后,再对比分析与本案有关的裁决的异同,揭示了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在国际刑事法院不享有国家元首豁免权的坚持,并认为巴希尔不享有豁免权是因为安理会决议引发了《罗马规约》的规范性适用。第三部分分析了缔约国对法院的合作义务。在准确解读《罗马规约》第98条第1款的基础上,认为缔约国即使在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请求时也应遵守非缔约国现任国家元首的豁免权。之后结合案件事实,从国家责任的视角论述了约旦未违反其国际义务,不应承担国家责任。第四部分分析了法院裁量权的行使及其滥用的问题。从条约和司法先例出发探究了影响裁量权的因素及滥用裁量权的标准后,结合本案的具体事实情况一一对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第二预审分庭未滥用裁量权。第五部分探讨了中国政府在巴希尔案的立场及未来的策略选择。透过各种会议发言和声明得出中国政府反对国际刑事法院处理巴希尔案及主张尊重巴希尔的国家元首豁免权的立场后,对比国际刑事法院的态度,展望中国未来对涉国际刑事法院问题的三个处理对策:一是坚持“非缔约国”的角色定位,二是“持续反对”属人豁免例外,三是跟踪国际刑事法院案件进展,做好类案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部署,把小型微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着力的重难点。作为此次普惠性减税降费主要内容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关键之所在。基于纳税主体享有平等纳税权的宪法基础,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造成了纳税企业间的税负失衡,故需要对制度进行全方面正当性的审查。对此,笔者梳理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演进情况,以税法基本原则作为切入点探讨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
2018年8月15日,上诉机构对“印度尼西亚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案件编号DS490—越南/DS496—中国台北)做出了最终裁决。本案是WTO争端解决保障措施领域的最新案件,针对争议措施是否构成保障措施这一问题围绕以下两个争议点进行了论证:(1)特别关税是否中止了印度尼西亚GATT项下的义务;(2)特别关税是否旨在防止或补救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为了详细分析上述两个争议焦点,笔者对争议双方提交的
多发且激化的医疗纠纷给我国医疗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完善医疗纠纷行政调解能有效的预防并且妥善化解医疗纠纷,能减少地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医闹”难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主要有和解、调解和诉讼三种。尽管通过行政调解的途径处理医疗纠纷具有经济、便捷的优势,但因我国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不完善,导致实践中以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的医疗纠纷少之又少,而和
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起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中认定了“区块链证据”的真实性并依此确认了案件事实。此后,基于区块链技术存储而得的证据,也即区块链证据,走进民事司法领域视野并逐渐被扩大适用,有望缓解电子证据因不稳定、易篡改等特性而在真实性认定领域中出现的困境。因区块链技术目前的普世程度较低,立法仅寥寥带过,学界目前对其的理论探讨也甚为缺乏,导致实践对区块链证据的真实性认定缺乏充分的立法和理论依
诈骗罪是诸多财产性犯罪中的高频类犯罪,电信诈骗作为网络通信技术衍生出来的产物,犯罪手段复杂多变,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并不能完全适用传统诈骗罪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电信诈骗犯为逃避侦查,幕后操作催生了电信诈骗“专职取款人”的角色设定,实践中的参与情况复杂多样细节不一,导致对该类角色的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困难,给传统的诈骗犯罪研究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全文约两万六千字,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案件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党的十八大更是将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和底线任务,明确2020年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之年,要求所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动员全国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伴随着扶贫政策的优化以及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投入的扶贫资金数额也在逐年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以及使用等方面时常出现违规违法问题,不少贫困地区存
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审级制度之下,第二审程序具有修正不正确的一审判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法律的统一适用的双重职能。与实现第二审程序功能密切相关的是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8条和第323条确立了民事诉讼第二审审理范围的法律规则,即以上诉请求拘束原则为中心原则,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为例外规则。但是不论是
家庭金融是与公司金融、宏观金融并列的独立研究领域,家庭金融指的是家庭如何利用资产以及负债来实现家庭的金融收益最大化。我国目前的家庭金融发展的较快,其中家庭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债务这些年来是在迅猛上升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转型越来越需要健康强国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以及我国家庭负债总量不断增长、家庭债务结构不断变化的现状下,深入客观分析不同的家庭债务对健康的影响显得很有必要性,以期能够为
“存在句”是不同语言之间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它不仅指某种语言的语法现象,而且与某民族表示存在的概念有关。因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存在表达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存在句与其塞语表达方式。本文皆在了解汉语和塞尔维亚语存在句的特征、分析与对比文学作品(中文版)中的汉语存在句及其塞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寻找塞语中汉语存在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为塞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汉语母语者学习塞语提供一本关于表达存在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不断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工作年限的延长使得企业中年长员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激发年长员工动力成为学术界与企业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关于年长员工的研究大多将其视为环境被动接受者,然而年长员工也会主动进行改变以适应环境。工作重塑作为员工的一种主动性行为,是指其主动进行改变以平衡工作资源与工作要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