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研究非常多,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从各个角度都作了详细的考察。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者都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做细致的分析,从史学的角度去作研究的相对较少。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做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并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挖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五个章节,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有三个章节。绪论部分,笔者主要是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是《文心雕龙》的理论研究,主要考察了《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和“文”、“心”、“雕”、“龙”四个字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搜集近代一些学者的研究,结合《文心雕龙》内容的学习,层层剖析,最后确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在齐和帝中兴元年、二年左右。接着笔者就分析了“文”、“心”、“雕”、“龙”具体的含义,并且分别统计了这四个字在书中出现的次数,进而更深入的考察了他们的内涵,最后也对书名做了概况性的解释。第二章是刘勰的身世及其家族谱系研究,针对一些主要的争议性问题做了考察,包括刘勰的出身、卒年以及其身份。首先是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对刘勰的生卒年做了界定,出生时间大约是在宋明帝泰始元年、二年问,也就是公元465、466年左右;卒年是在中大通四年,也就是公元532年左右。再用图表的形式对刘勰的生平做了简单的呈现。接着就刘勰的身份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主要是从刘勰家族世代为官的情况、家族子弟通婚的情况和家族文化占有的情况来作重点例证,在以奉朝请等知识加以佐证,最后得出刘勰出生于低级士族家庭的结论。第三章是刘勰家族的发展衍变与南朝士族。结合前二章内容,通过对刘勰家族子弟入仕为官和文化占有的情况作分别做考察,得出其家族发展衍变的规律性——由武及文。前三代基本上是从事军事方面的工作,以军功起家。到了第四代开始进行了转变,逐渐偏向于文化方面,也就是文武并重,而到了第五、六代的时候则完成了由武及文的转化。接着笔者将研究的领域扩展到梁代及其南朝的士族,通过对南朝主要士族家族的统计考察,分析得出结论。在接着对南朝各个朝代的发展规律做了延伸,宋代起武,梁代起文,宋、齐、梁、陈的发展也同样是呈现由武及文的转化。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对相关问题做了理论的提升。如笔者解释了士族由武及文转化规律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