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无不是在继承、扬弃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又自觉注重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其中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扬弃,是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永续不断的根本原因。我们应看到传统文化对区域文教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的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书院一隅中可以窥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刘伯冀说:“考宋、明理学所以特别发达,一方面固然因它本身价值有扩大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还因为它有宣扬的凭借之所,足以养成风气。因此在清以前,书院之升降与理学之升降互为因果。”崇仁县自宋代设书院,比较著名的书院有小陂书院和相山书院,元代理学大师吴澄,明代理学大师吴与弼曾讲学于此。崇仁县素有“抚郡望县”之称,历史优秀,文人志士层出不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开创于此的“草庐学派”、“崇仁学派”,吴澄、吴与弼作为元明时期的理学大师,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今,崇仁县打出“理学之乡”的口号,积极的继承与弘扬理学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来服务当代社会。不仅把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汇编成教材引入学校,而且融入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景区规划建设中,使崇仁县成为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典型。 以崇仁县为典型案例,一方面是因为其优秀的书院与理学文化传统在江西省内比较知名,另一方面是因为导师承担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江西古代书院与当代区域发展研究。我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省里要求课题组要对江西省有特色的地区进行调研,经课题组的一致同意,我陪同导师赴崇仁县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通过对崇仁县新农村建设、中小学校本课程、干部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学术组织、学术杂志、书院遗址等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书院与理学文化对崇仁县区域文教发展的巨大作用,总结出崇仁县利用区域内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发展的一些经验,并且窥探出其中的不足。给江西省内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文教发展的市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