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幕式花岗质岩浆成因与演化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出露大面积晚中生代花岗岩,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方法,同时结合详细野外填图和构造解析资料对其展开研究。研究区花岗岩主要由中晚侏罗世(约167 Ma~150 Ma)和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约146 Ma~133 Ma)两期岩浆事件形成,期间间隔约5 Ma岩浆宁静期。研究区构造演化以挤压和伸展变形的幕式交替演变为特征,挤压和伸展变形与区域岩浆活动宁静期和峰期大致对应;中晚侏罗世岩体为典型的A2型花岗岩,源岩以壳源杂砂岩为主,幔源岩浆在其形成过程中贡献热量和少量物质。它的形成主要与加厚岩石圈根垮塌或板片拆沉作用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晚侏罗世期间(约150 Ma~146 Ma)莲花山断裂带及粤东地区出现岩浆活动弱期,推测与古太平洋板片近西向持续俯冲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挤压作用相关;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岩体为分异的I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古老壳源基底物质,成岩过程中可能伴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注入,它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roll back)引起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沿海地区晚中生代Hf同位素资料表明,相比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幔源物质可能更多地参与到岩浆岩成岩过程中;晚白垩世初期,强烈地壳伸展作用在断裂带北部形成五华拆离断层、上盘拆离盆地和下盘韧性剪切带。五华断裂下盘韧性剪切变形与拆离断层活动时代相近,可能是深部韧性变形向上传播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应用钻井地质、油气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方法,通过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以及油气组分、生物标志物、同位素分析和包裹体显微测试等方面探讨了BZ19-6潜山凝析气藏的油气成因与来源及充注历史。研究表明:(1)渤中19-6潜山被两个生烃洼陷包围,发育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烃源岩,其中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三段为优质烃源岩,平均TOC含量大于2%,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和腐泥混合型。现今东营组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阶
学位
目的:系统化总结并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验证戴恩来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法:(1)跟师学习:通过门诊跟师学习、课堂学习、组会讨论、专题讲座、文章著作等方式归纳整理戴恩来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数据挖掘: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归纳总结戴恩来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验证理论认识与临床用药规律的一致性
学位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热体制的认知对于研究整个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烃源岩演化以及油气生成运移意义重大。本文从岩石热物性的基础资料入手整理总结了四川盆地的地层的热导率和生热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热流、岩性分布等资料绘制了四川盆地现今地温场以及现今热岩石圈厚度。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对四川盆地典型井进行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流法的剥蚀量恢复,并据此绘制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剥蚀量等值线图、温度场以及热
学位
牛驼镇凸起位于冀中坳陷北部,凸起区构造运动活跃,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浅、分布广、温度高、水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冀中平原上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该区地热地质构造复杂,在以往的地热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了地热能源的浪费以及地质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因此,查明研究区地热地质构造、地温场特征以及地温场影响因素对于更合理、科学、高效、持久的开采研究区地热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牛驼镇
学位
安11断块位于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属复杂断块油藏,综合采出程度86%以上,综合含水84%以上,已进入开发后期。本区构造破碎、结构复杂,圈闭准确落实难度较大,油藏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气储量动用及升级。为满足增储建产的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构造精细解释,寻找新的评价接替层系,开展油藏精细评价。本文以河西务构造带安11断块为例,针对该区的研究难点,建立了以井位研究为核心,以反复精细解释
学位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一直是重点勘探层系,近几年多口井钻遇茅口组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预示该层系具有优质的资源潜力。茅口组埋藏深,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具有多元供烃、多期充注与改造的特点,油气成藏模式复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测与取样、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结合测井解释资料,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发育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典型气藏成藏模式。取得如下认识:(1)茅口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茅口
学位
秦皇岛32-6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开发井距较大,仅靠测井资料无法精确刻画砂体的分布,而海上油田地震资料品质高,对砂体的空间刻画具有优势。因此本次研究从地震资料出发,首先根据取心井的岩心相及测井相确定曲流河沉积模式与砂体对比模式,进而根据砂体对比模式建立正演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属性优选与融合,最后根据楔状体模型及统计砂厚确定分频参数并将分频数据体进行融合,最终根据融合属性图确定不同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一套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体系,其中发育的碳酸盐岩储层是长庆油田十分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沉积序列的研究对沉积环境的恢复、沉积模式的建立以及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前人对此研究比较薄弱,尚无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序列的建立。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薄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通过研究区内典型井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物性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学位
勘探实践表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中蕴含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前人对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多集中于寒武系以上的层系,而对于深层震旦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利用塔里木盆地周围边缘的相关露头剖面,结合盆内钻井分析、地震解释等,研究盆地内奇格布拉克组储层的沉积特性、储集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形成的环境,确认了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并建立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盆地
学位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安坤种子丸对PPOS方案中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肾阴虚型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及中医药对PPOS方案中肾阴虚型不孕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为中医药辅助治疗本病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收集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而采用PPOS方案行IVF-ET助孕治疗的肾阴虚型不孕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