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01月01日至2020年08月30日收治的49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征、治疗经过、临床疗效等,总结其临床特点,研究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深入了解我院结直肠癌患者诊疗情况,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指导我院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01日至2020年08月30日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9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域、吸烟、饮酒等)、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肿瘤部位、临床分期、ECOG评分)、有无手术、手术方式、转移部位数量、是否联合化疗、化疗方案、疗效评价、生存情况等。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本研究数据管理和分析均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99例患者,其中2015年65例,2016年68例,2017年99例,2018年92例,2019年118例,2020年1月到8月57例。男性279例,女性220例,男女患病比例为1.27:1,最小发病年龄18岁,最大发病年龄84岁,平均年龄59.76±11.40岁,以61-70岁发病人数最多。民族主要以汉族和白族居多,分别占总体的51.9%和33.1%。大部分患者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市县,共413例(82.77%)。2.本研究中结肠213例,直肠286例(57.31%),其中左半结肠95例(19.04%),右半结肠118例(23.65%);就诊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便血、腹痛、大便难解多见,分别占比43.28%、37.87%、5.81%;135例患者发生转移,其中单脏器转移79例,多脏器转移56例,单脏器转移中可转移至肝(48.10%)、肺(15.19%)、淋巴结(24.04%)等。3.病理分化程度中,溃疡型最多见,为221例,其次为隆起型和息肉型;肿瘤分化以中分化最多,321例(64.33%);本研究中描述浸润深度的431例,T112例(2.78%)、T238例(8.82%)、T3241例(55.91%)、T4140例(32.49%);I期42例(9.74%)、II期186例(43.16%)、III期167例(38.75%)、IV期36例(8.35%)。4.本研究中手术456例(91.38%),非手术患者43例(8.62%);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96例(59.32%),开腹手术154例(30.86%)。手术患者中,根治性切除术425例(85.17%),姑息性手术31例(6.21%);发生转移患者的有135例,其中肝转移38例;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有52例(10.42%),其中使用贝伐珠单抗40例(8.02%),西妥昔单抗9例(1.80%)。5.对相关研究数据的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性别、民族、职业、肿瘤部位、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否、辅助化疗与年份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靶向治疗选择上,接受靶向治疗人群明显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99例患者随访到478例,存活388例,死亡90例,失访21例,随访率95.19%。对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总体中位PFS为20.5个月,中位OS为27.2个月。糖尿病、阑尾切除术、肿瘤分化程度、原发肿瘤(T分期)、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TNM分期、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新辅助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O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新辅助治疗、是否手术、辅助化疗与结直肠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通过PF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新辅助治疗与结直肠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1.2015年至2020年我院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民族分布主要以汉族(51.9%)和白族(33.1%)居多。82.77%的患者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市县。2.肿瘤原发部位以直肠多见,多数患者以出现腹痛、便血、大便难解为首发症状,转移部位以肝转移最多见。3.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4.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糖尿病、阑尾切除术、肿瘤分化程度、原发肿瘤(T分期)、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TNM分期、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新辅助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有关。PFS多因素分析: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新辅助治疗与结直肠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OS多因素分析: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新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否手术、辅助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14天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MP-9水平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血清MMP-9水平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监测病情变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及预后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楚雄州人民医院新区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9例为实验组,实验组于发病后1天、3天、7天、
【目的】通过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不同严重程度抑郁患者的差异,结合临床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全身炎症在卒中后抑郁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为基层临床医师尽早预测、识别卒中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7例首次急性缺
目的抽搐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持续、反复的抽搐会导致缺氧而引发脑损伤,故需在短时间内控制抽搐的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做出进一步针对处理,改善预后,减少家长的担心与焦虑。本研究旨在分析发生抽搐患儿的临床特征,对主管医生诊断原发疾病及对部分患儿长期的随访、指导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减少抽搐后遗症的发生。方法1、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
学位
目的:探讨初诊MM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阐明FIB、D-二聚体、AT-Ⅲ在MM预后中的价值,为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5例MM患者,收集患者的FIB、D-D、AT-Ⅲ、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清
学位
研究背景癫痫与抑郁症在神经生物学方面互相影响,二者联系复杂密切。额前皮质、海马及杏仁核是与癫痫及抑郁症的发病均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小胶质细胞参与了癫痫及抑郁症的发病;M1型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作用,M2型小胶质细胞具有抗炎作用;癫痫发作或慢性抑郁刺激可诱导M1型小胶质细胞表型标记物i NOS表达增多,M2型小胶质细胞表型标记物Arg-1表达减少。但目前尚无有关i NOS及Arg-1
背景:脑外伤晚发性癫痫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风险、治疗难度大及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据表明部分生物标志物与脑外伤癫痫发作密切相关。但是,国内外对于脑外伤晚发性癫痫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脑外伤晚发性癫痫患者血清S100B和MMP-9水平,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和MMP-9的表达与晚发性癫痫发生的关系,以及影响脑外伤晚发性癫痫患者血清S100B和MMP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2015-2020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布情况、治疗情况及历年来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反映我院乳腺癌分布情况、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状况,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85例乳腺癌患者相关资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