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络教研问题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学校教育科研呈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越来越倚重信息技术,而且研究成果的展示以及研究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网络教研的兴起。对网络教研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部分一线教师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自发地进行网上教学讨论活动。随后开始了区域性的网络教研探索,对网络教研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但综合看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网络教研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如何保障网络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也不系统,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本研究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对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特点、功能、管理机制及支撑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网络教研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前网络教研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尝试探寻促进网络教研有效开展的策略。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研讨。第一,从理论层面剖析网络教研,分析网络教研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中小学教师做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使得网络教研的发展具备了现实条件,成人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学校管理学理论又是其理论基础。网络教研的特点、功能和组织管理机制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在对网络教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学校领导是否重视网络教研”、“学校对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学校组织网络教研的效果如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满意度”等为维度编制调查问卷。以东、中、西三个地区的6所中学和4所小学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调查,主要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有关统计分析,透视了中小学网络教研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三,网络教研得以发展的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针对本研究揭露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为提高中小学网络教研的质量提出了尝试性改善策略,即强化教研主导方的作用,更新教师网络教研观念,创设网络教研技术条件,加强教研资源平台建设,形成网络教研亚文化,完善配套网络教研制度这五个角度提出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其他文献
<正>1.引言詈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始于日常生活,反映于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鹿鼎记》、《巨人传》等名著。詈语甚至成为刻画人物性
会议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和切实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并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然而,由
<正>鹿亭乡地处四明山腹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这里也是下山移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曾经的鹿亭,是一
灌丛植被在干旱沙漠地区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陕北毛乌素沙漠灌丛群落生物量的信息还十分有限。本文针对陕北毛乌素沙漠的3个主要灌丛群落的9个野外样地通过标准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瓜菜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为期2年的连续田间试验,分别设置水稻-水稻(SS)、水稻-西瓜(SX)、水稻-青瓜(SQ)、水稻-豇豆(SJ)、水稻-黄秋葵(SH)和水
为探索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技术、提高其种子产量,2001--2003年按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N、P、K为肥料试验因子,进行了种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N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农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农业立法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
“八景”现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根植于地方历史文化记忆之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当之无愧应是我们优秀的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教学上
本文将探寻龙岩市区居民的体育消费特点及消费结构是否有其独特的规律,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积极有用的发展策略,以期为龙岩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