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跨界经营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呈现出无边界发展的态势。跨界能够促进平台用户规模增长,降低平台交易成本,以及促进网络价值创造,依靠平台模式跨界已经成为当下众多企业实现跨越成长的途径之一。伴随BAT近似疯狂的跨界,发生在这些互联网企业身上的一系列融资事件也引起各界的关注。近二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先后经历多次上市浪潮。上市之后,它们又通过企业债券、银行贷款和增发等方式大笔融资,例如阿里巴巴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获得80亿美元银团贷款和80亿美元企业债券融资。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如火如荼的跨界经营现象,学术界对平台企业跨界的研究略显不足,也缺乏从企业跨界演进过程的视角研究平台企业跨界成长过程中的融资模式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论证金融支持平台企业跨界演进的必要性,重点对平台企业跨界演进融资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验证。本文认为,平台企业跨界成长的过程可以分为破界、跨界和无边界三个演进阶段。根据每个演进阶段平台企业的经济特征,从理论上构建平台企业跨界成长的融资模式模型,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和回归实证的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阿里巴巴集团跨界成长融资案例表明,在破界阶段平台企业融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跨界阶段平台企业的融资来源增多,但是仍以股权融资为主。为了进一步验证跨界阶段之后的平台企业融资模式,搜集41家互联网上市平台企业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表明,样本平台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据的部分最大,而债权融资率的均值大于股权融资率。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对样本企业的经营绩效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股权融资可以认为存在相反的作用。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融资成本最小化等理性原则,步入跨界阶段之后的平台企业应按照内源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最后,从正确认识当下互联网平台企业跨界经营的实践,互联网平台企业在跨界成长过程中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以及金融体系管理者完善风投市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的制度建设,为平台企业跨界成长融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