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单剂量口灌乙胺嘧啶(50mg/kg b.w)在鳗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3次口灌乙胺嘧啶(50mg/kg b.w)在鳗鲡肌肉、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残留的研究。在给药前后分别采取血浆和各种组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浆和组织中的乙胺嘧啶的浓度,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体积比为15:85:0.25,Agilent TC2C18PN 5189352902(4.6 mm×150mm)色谱柱,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36nm,样品处理:向血浆和其它组织样品中分别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再分别用乙腈、三氯甲烷体积比为10:1和5:5的混合液萃取两次,回收率均达80%以上,日间、日内变异系数均低于3%,样品最低检测限可分别达0.005μg/mL和0.005μg/g,在此条件下,鳗鲡血浆乙胺嘧啶浓度在0~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曲线方程为y=766168x+912511,相关系数(r)为019998。组织中乙胺嘧啶在0~2.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肌肉曲线方程:y=853196x+810956(r=0.9999),肝脏曲线方程:肝脏曲线方程:y=705.67x+5.2195(r=0.9999),肾脏曲线方程:y=774.95x-0.0684(r=0.9999)。试验结果表明,以50mg/kg体重单剂量口灌其药时数据符合开放性有吸收二室模型,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4.3606e-0.0873t+4.9431e-0.0864t-9.3037e-0.1335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表观分布容积(Vd/F)为15.38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7.45μg·h/mL,吸收半衰期(t1/2ka)为5.19h,分布半衰期(t1/2α)为7.94h,消除半衰期(t1/2β)为8.02h。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鳗鲡肌肉、肝脏、肾脏等组织中乙胺嘧啶残留量,以50mg/kg体重3次给鳗鲡口灌给药后间隔7、15、26、34、47、52、60d各剖杀5尾,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均能检测到乙胺嘧啶而且给药后60d各组织中药物残留量均低于0.05μg/mL(g),结果表明乙胺嘧啶在鳗鲡体内消除缓慢、残留期长、休药期不低于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