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地震激励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MR阻尼器振动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由于具有造型优美、刚度大、质量轻、跨越能力强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歌剧院、候车厅等公共建筑以及大跨度厂房、停机库、车间等工业建筑,其抗震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针对空间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被动控制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半主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的研究则较少。而与被动耗能减振控制相比,半主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更能充分体现结构振动控制思想的积极、主动与自适应的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空间网壳结构减震控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为此,本论文基于磁流变(MR)阻尼器的智能阻尼可控特性,针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在多维地震激励下的振动控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包括:   (1)对比分析了MR阻尼器主要工作模式和力学模型的优缺点,基于修正Bingham力学模型研究了MR阻尼器的BP式逆向神经网络模型,以有效实现位移和半主动控制力到控制电流的逆向反馈,为工程应用中的控制器终端提供决策依据;   (2)基于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超单元法提取网壳结构的整体刚度、质量和阻尼矩阵,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了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在多维地震激励下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   (3)基于LQR经典最优算法推导网壳结构的空间主动最优控制力,然后利用限界Hrovat优化控制算法确定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力,并与修正Bingham力学模型的BP式逆向神经网络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控制电流的实时决策,建立了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并通过一双层柱面网壳模型算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网壳结构承受多维地震激励作用时的有效性。   (4)针对典型的单层施威德勒球面网壳和单层凯威特型球面网壳进行了参数分析,涉及参数包括:地震动输入(波形和加速度峰值)、阻尼器布置方式、矢跨比和跨度,探讨了MR阻尼器在不同参数下的控制规律,给出了MR阻尼器应用于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设计建议。   (5)依据沿对结构基频影响最大的杆件布置MR阻尼器的寻优原则,基于ANSYS的APDL语言编制了MR阻尼器的位置寻优程序,并对单层施威德勒型网壳模型进行寻优布置,结果表明:寻优后布置方式的控制效果与其他布置方案相比,水平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控制效果较为接近,但竖向位移响应与加速度响应均有较大改善,表明该寻优原则与方法用于空间网壳结构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聚偏氟乙烯作为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特有的分子结构,并且在制膜工艺中,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表现的尤为突出。研制并应用聚偏氟乙烯复合膜,可以为城市水质净化领域提供新的膜
石拱桥在我国桥梁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大多数石拱桥建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目前随着荷载量增加和材料老化,现有大部分石拱桥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对这些不满足要求
索结构以一系列受拉的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作用。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与工作状态有明显的区别,施工过程中索结构可能处于可变结构状态或机构
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但近年来该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有机物含量升高。在饮用水处理方面,强化混凝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包括以腐殖质为主的DBPs前
沥青路面因其优良的服务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主要的路面形式。然而由于沥青路面与自然条件及行车荷载的直接接触,使得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大气降温和自身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建造机场航站楼的高峰期,适用于大型机场航站楼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蓬勃发展。因其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需求量持续增加,而年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其中,煤仓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行业中,各种促生长添加剂的使用十分普遍。这些添加剂在畜禽体内吸收量较少,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中,变成污染物,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可利用空间减小,地下空间开发使用的规模日益壮大,许多工程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何对深基坑的变形进行有效地控制;如何能在施工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更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目前工程抗震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探讨的粘滞流体阻尼器及其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属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研究。它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耗散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