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汉语隐喻加工脑机制的实验结果与国外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与西方语言隐喻脑机制相比有无特异性,揭示汉语隐喻加工的独特规律和机制。另外,本论文还对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二语的双语者在加工两种语言隐喻时进行脑成像研究,以进一步探究双语表征的脑机制。本研究使用时间相关电位ERP方法,隐喻语料选用句子、成语、短语等三种语法结构,采用句对、词对、S1-S2等认知语言学实验范式,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索中国人大脑的隐喻加工机制。ERP方法近几年被广泛运用在大脑认知功能研究上,其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的优点,利用脑电记录仪我们能够捕捉大脑毫秒级的脑电波变化。通过对比分析语义加工相关的N400成分,我们可以了解汉语隐喻加工和双语隐喻加工的大脑激活部位。另外,为了弥补ERP空间分辨率低的弱点,本研究尝试使用源定位分析方法sLORETA对ERP数据的N400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大脑隐喻激活区域空间定位的三维图像。本研究共包含三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加工汉语隐喻成语与本义成语过程中的显著性差异;实验二,汉语隐喻复合刺激脑机制研究;实验三,汉英双语隐喻加工脑机制对比研究。三个实验分别使用本义表达、常规隐喻表达、新异隐喻表达和不相关意义表达作为刺激语料。第一、二个实验主要是了解中国人加工汉语隐喻的神经机制,第三个实验主要是了解在汉英双语条件下中国人加工母语和二语隐喻的大脑表现情况。经过分析三个实验的N400成分数据表明,与西方语言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相比,汉语隐喻加工符合隐喻加工的一般规律,表现出全脑加工的特征;但是,汉语隐喻加工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顶叶在汉语隐喻加工时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另外,汉英双语大脑的隐喻加工实验表明,二语隐喻意义的加工需要借助母语隐喻意义加工的通道,但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机制,由此我们对之前的语义共同表征论表示怀疑。总之,汉英隐喻加工脑机制的研究即是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的继续和延伸,也对隐喻认知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对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