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劲性骨架拱桥线形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桥梁建设管理中,由于建设期信息化程度低、施工监控时目标不清晰、监测手段落后等因素造成桥梁的真实状态无法被准确的监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三维扫描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以及全面性的独特优势,将其应用在拱桥的施工控制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
  (1)阐述了目前桥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三维扫描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距离和不同分辨率下的扫描仪获取的变形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距离内,10m/0.8mm、10m/1.6mm、10m/3.1mm、10m/6.3mm四种分辨率下的扫描变形精度均能达到1mm以内。
  (3)根据实桥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前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点云的降噪方法,并进行配准研究,通过自制三棱锥进行特征点的粗配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ICP算法实现精配准,发现配准后的点云偏差均在1mm以内。在配准点云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结构构件的特征快速提取方法,并对提取偏差进行了分析。
  (4)提出一种劲性骨架预制节段的制造线形和长度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偏差对其进行修正,以保证劲性骨架节段的加工质量;同时基于劲性骨架节段点云进行虚拟预拼装,提出一种无应力状态法拼装线形的预测方法,分析其拼装偏差,以便在施工前提前做出控制和偏差修正。在节段吊装中,根据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施工阶段的施工线形,与理论线形进行对比,根据线形偏差调整索力,使施工线形满足理论线形的要求;在合龙前,基于三维扫描对合龙偏差进行预测,通过点云数据分析最大悬臂段和合龙段的偏差,根据其偏差进行索力调整,实现拱桥的顺利合龙。
  (5)通过试验验证了三维扫描对于混凝土拱圈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提取精度,并以实桥点云为对象,分析拱圈混凝土浇筑阶段的连续变形,依靠实测与理论变形之间的偏差修正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的理论计算,得到能够准确反映桥梁实际特性的理论模型,以便能够准确掌握混凝土浇筑阶段的结构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对拱桥施工过程进行高精度连续线形的监测与控制,监测与控制的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可实现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前的线形预测、施工时连续线形的监测与控制。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可根据实测的连续变形曲线对有限元精细模型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拱桥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状态。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隧道工程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工程难题,当在填海区地层中进行浅埋暗挖隧道的修建时出现了地层大变形的问题,如何保障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安全十分重要。进行填海区隧道开挖地层大变形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依托厦门海沧海底隧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在建与规划的隧道大多在位于西部地区的岩溶区和其他不良地质区域。岩溶区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造就了区域内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水系广泛交错,地下构造复杂,当隧道开挖至此区域时,常常会受到突水突泥危害,突水突泥灾害不仅会破坏施工设备,还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立科学的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风险
学位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桥梁安全评估的需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已建桥梁之中。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主要是依靠传感器系统采集与桥梁安全状况相关的参数,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时分析,随时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而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运营过程中,部分传感器可能会发生故障,使其测得的数据可靠性不足,所以有必要定期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诊断。现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对于传感器故障诊断这一板
学位
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发展期,大直径单桩因其结构形式简单、承载力大及沉降变形小等优势,已在海上风机基础建设中广泛应用。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波浪、流、风等低频荷载的作用会使海上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产生累积变形,当桩顶累积转角超过0.5°时,风机将无法正常工作。准确预测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变形是海上风机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水平循环荷载下均质地基和成层地基中
学位
在舟桥结构中,张纲固定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舟桥横向动力荷载,保障舟桥的动水稳定性。由于张纲固定系统布置在河岸两侧,不受河底土质、水深和流速的影响,相较于投锚固定具有普遍适应性。由于张纲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在结构设计和优化计算理论方面复杂度高,现有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和MATLAB优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舟桥结构中的张纲固定系统进行结构动力优化设计,为类似的结构设计和优化
学位
曲线梁桥已广泛的运用于高速公路匝道和城市高架桥,但由于曲线梁桥受力特性复杂,导致其在近年来的各大地震中受损情况严重,且常出现爬移现象。调研发现曲线梁桥不同的上下部连接构件、限位构件以及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导致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分别利用了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以一座位于高烈度区的高速公路匝道上的小半径曲线预应力混凝土(Pretensioned Concrete
学位
软弱夹层是边坡工程的一大安全隐患,而软硬互层比单一的软弱夹层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力学特征,使得该类边坡在开挖及治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失稳。受室内试验场地的限制,目前对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模型试验的破坏机理及结构强度分析,缺乏对真实尺度下边坡开挖及治理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难以解决实际工程所遇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依托工程地质调查,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在三轴
学位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s)的迅速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工建造的水库在许多方面与自然系统不同,这可能会使这些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体中发生的微生物过程决定了CH4和CO2的排放,然而由于建造水库使得水体营养状态的改变而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环,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最终造成了水库中实际CH4和CO2排放具有更大不确定性。因此,本论文以长江流域营养状态不
学位
咬合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工艺,近年来在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受力机理、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随着基坑工程逐渐加深加大,工程概况愈加复杂多样以及对咬合桩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的更高要求,特殊形状的咬合桩支护结构应运而生。相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直线型咬合桩,弧形排列咬合桩支护结构在受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本文开
结构振动特征能够反映结构的健康状态,传统传感器测量仅能够获取结构表面单点动力响应信息。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结构动态响应提供了新的获取方法。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研究(51778094)”的资助下,基于机器视觉开展了悬臂梁及悬索桥的振动试验,实现了结构的模态识别和损伤判断,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传统测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