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材料及利用造孔剂制备SPME探针涂层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相微萃取(SPME)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不需溶剂等优点,已经在环境、食品、药物和临床医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SPME萃取的原理是分析物在萃取头与样品体系中的分配平衡。因此涂层材料是固相微萃取装置的核心部分,其种类和厚度是影响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最重要因素,制备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涂层材料一直是该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具有多孔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探针涂层材料能够增大涂层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吸附效率高,是近期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多孔结构化合物的这一特性进行了以下研究:   (1)金属有机多孔骨架化合物具有稳定坚固的微孔框架,多孔性及其可调节性的特点,使其在吸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应用潜力。本文选择了四种具有多孔结构的化合物制备SPME探针,以非极性物质(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简称为BTEX)和极性物质(苯酚类物质)作为目标分析物,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作为主要分析仪器,对其萃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自制探针吸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   (2)利用造孔剂对本身不具备多孔结构的涂层材料进行改性,也是增强涂层吸附能力的途径,本文选择了纳米ZnO和纳米SiO2进行探索性实验。结合高温烧结法和耐高温环氧树脂固定法制备探针,以非极性物质(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简称为BTEX)和极性物质(苯酚类物质)作为目标分析物,以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作为主要分析仪器,对其萃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涂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改性方法能够使涂层表面具备多孔结构,从而增强涂层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   本研究对多孔材料及利用造孔剂制备固相微萃取探针涂层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制备得探针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选择性高,萃取重现性好,使用寿命长,为今后该类涂层SPME探针的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Cu-CMP过程对IC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尤为重要。鉴于Cu-CMP抛光液的应用性,近十年被广泛地研究,虽然对Cu-CMP抛光液的研究相当广泛,但还是有以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抛光液
有机硫化合物可应用于农药、染料、洗涤剂和各种高分子功能材料中。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大量的含硫有机药物被开发利用,因此通过C-S键生成反应构建分子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有机硫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C-H键和有机硫化合物直接功能化构建C-S键的方式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长足进展,这类方法可以为合成含硫有机化合物提供更为直接的方法。相比于有机硫源和其他无机硫源,单质硫具有在自
学位
层状结构富锂正极材料相较于其他所有正极材料而言,拥有极高的比能量,从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处于人们的广泛关注之下。然而,该材料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几个巨大的挑战,包括电压衰退、较大的首次不可逆放电容量、低倍率性能以及有限的循环寿命。为了加快富锂材料的商业化进程,研究者们就其存在的缺陷展开了一系列的改善研究工作。本论文运用水热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0.4Li2MnO3· 0.6LiMn1/3Ni1/3Co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