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药用植物和一种常用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位居世界第二。对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和一些民间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发现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可以为重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利用正相硅胶GF-254,反向RP-18柱及凝胶Sphadex-LH20等层析手段对7种植物和一种常用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详细的化学研究,并且还研究了其中2种植物的药理活性。从中共分离了79个化合物,鉴定70了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14个为新化合物,包括10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1个吉马烷型倍半萜,1个桉烷型倍半萜,2个hirsutinolide型倍半萜。通过药理活性筛选,发现一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1、林泽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药用植物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中分离鉴定了2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5个其它类型化合物,其中12个是新化合物(1-12)。化合物2和12表现出对A-549及P-388细胞株都具有一定的活性,而5对A-549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2、南川斑鸠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南川斑鸠菊(Vernonia bockiana)中分离了6个hirsutinolid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其它类型化合物,鉴定了12个,其中2个是新化合物(27,28)。化合物28,30,31,32对P-388细胞株显示了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3、其他五种植物和一种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从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从香港樫木(Dysoxylumhongkongense(Tufch.) Merr)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已经鉴定了其中的2个化合物,还有5个化合物正在鉴定中;从金粟兰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从枳实中分离鉴定了一个三萜化合物;从一种海南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新型蛋白酶抑制剂中间体的合成TMC-114是由Tibotec-Virco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拟肽类蛋白酶抑制剂,它可以对现有的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HIV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化
本文把课堂言语交际中教师为特定教学目的而引入的内容称为“教师引入内容”,文章分析了教师引入内容的主要出现形式,即例句、引入语境和语言活动。重点探讨了教师如何选择和设计引入内容,指出理想的教师引入内容应具体真实,能产生信息差和引起交际动机,具有合适的认知负荷和正面的情感因素,还应能够引发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课堂互动。
经过近半年的改版酝酿,CCTV4于2006年1月30日(农历初二)以全新的面貌与海内外的观众见面。此次改版被称之为1992年10月1日CCTV-4诞生以来动作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央
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党上下、举国上下满怀豪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灯盏细辛酚由云南著名药物灯盏细辛提取分离的有效部位,其主要成分为灯盏乙素和系列咖啡酸酯。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iCQA)为灯盏细辛中一个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本文通过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偏移拟合法(MMF),它可根据叠前地震数据自动确定二维背景速度。对同一个地层采用不同照射方法获得一组偏移剖面而言,本法可确定了一个最大量相似指标(SI)。
必修五  1—5 BBAAB6—10 BCCCC11—15 BCBCB  16—20 ACBAB21—25 DADAD26—30 CCBCB  31—35 BCDCA36—40 DBCDB41—45 DACAD  46—50 BCAAD51—55 CDBCC56—60 BCDCD  61—65 BCADD  66. The 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  67.
期刊
期刊
目的:  分析BDNF介导的延胡索乙素、磷酸可待因、盐酸美沙酮镇痛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方法: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对BDNF介导的延胡索乙素、磷酸可待因、盐酸美沙
环丙烷骨架以及呋喃骨架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而且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它们的合成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虽然环丙烷类化合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