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两京城市选址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文化阐释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统治者的政权所在地,都城的兴建历来是“国之大事”,都城的选址与城市布局关系到王权巩固与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国古代,都城是伴随国家产生而出现的,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中心。一个都城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它高度集中了国家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精华。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都城选址与城市设计最终定型与孕育变革的时期,初唐的长安城到中唐时期的洛阳城合称“两京”,城市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堪称古代都城的典范,而且两京的设计布局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哲学、美学观念和文化形态,为后来历代王朝都城选址和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通过对唐代两京选址和城市设计的背景依据及影响选址布局的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古代都城与建筑设计中,体现在选址布局、城市功能、环境装饰和美化等各个方面。它是精神的一种物化,同时也是精神的一种凝练和升华。用设计学和历史文化学的理论对唐代两京选址与城市设计进行诠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都城的意义并不只是局限在兴废,是一定历史时期兴废的标识。第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及价值取向,统治阶级的好恶,可能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种特殊历史环境下使文化发展主流发生偏移,但这种偏移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城市设计虽以区分市民阶层、生产组织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但从根本上说,是在维护统治前提下彰显等级制度的行为。第四,中国古代都市生活,固然依据于王朝的盛衰,但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王朝的经济重心的变迁不无关系。第五,封建经济体制内部结构的调整,取决于封建社会内部运行的规律,即使是受到统治阶层的限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这正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间正道是沧桑!第六,一个城市能够成为都城所在地,是有多种因素的,其中地理条件是最重要的,经过人为的设计及改善、利用,它的作用就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1877-1927)是美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她认为舞蹈是“表达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反对因循守旧、矫揉造作
期刊
期刊
“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有一句名言:拥有市场将会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①当前社会,电视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
期刊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民族声乐体系肇始于中国文化复兴之梦的革命燃情岁月,发展于祖国文化崛起的建国初年、繁荣于祖国改革开放的富强之际。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的构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