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农业经济生态区域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域,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涉及到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也关系到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非持续发展、高消耗的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依然广泛存在,由此带米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但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还是首次。本文首先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随后在区县级尺度上,采用清单分析方法,核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21个区县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侵蚀等7个来源对农业面源污染COD、BOD5、TN、TP排放负荷及其贡献;评价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程度;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影响因子、主要污染区域: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与时间序列特征。然后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容量及其削减量。最后从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角度,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协调度、障碍度及其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耦合模型。论文最后以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为案例,重点探讨了发展户用沼气池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的响应,从而为重庆市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研究,引入了农业面源污染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P-S-R)的概念模型,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与排放系数可视为“压力”;由面源污染排放引起的水质变化可视为“状态”;由此反馈的人类活动可视为“响应”。根据该概念模型,设计了农业面源污染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中基于污染源的理论指标体系和基于污染物的实际指标体系。理论指标体系中,压力指标为化肥、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侵蚀的等标排放系数,状态指标为化肥、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侵蚀等排放造成的质量指数,响应指标为化肥使用削减水平、有机肥使用水平、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便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置率。实际指标体系中,压力指标为COD、BOD5、TN、TP的实物绝对排放量、等标绝对排放量、等标相对排放量(国土基、产值基、人口基);状态指标为地表水COD、BOD5、TN、TP的浓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表水质综合指数、地表水质等级;响应指标为地表水环境容量与削减量、循环农业测度、户用沼气响应参数及沼气普及率。采用清单法核算200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由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秸秆排放、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侵蚀等7个污染源排放的COD、BOD5、TN、TP量分别为26.64×104、14.71×104、8.07×104、1.52×104t/a,其污染排放量均超过当年工业、生活排放的总和。其等标绝对排放量分别为53555、12739、6492、120325、11086、917、1672t/a。畜禽养殖排放最多,其次为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和生活污水。全段基于国土面积的等标相对排放量为5.01t/km2,其中种植业、养殖业、村民生活和农田土壤侵蚀分别排放1.91、2.74、0.32、0.03t/km2,说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畜牧养殖和农田种植造成。以三峡库区重庆段COD、BOD5、TN、TP的实物绝对排放量为基础,暂不考虑水体净化过程,计算地表水COD、BOD5、TN、TP的排放浓度,由此推导出三峡库区重庆段因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COD、BOD5、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04、5.44、2.98、0.67mg/L。据此确定水质污染严重的区县是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巴南区、江北区和江津区,全部位于三峡库区重庆段上游;污染较轻的区县则是巫溪县、石柱县、巫山县、奉节县和开县,全部位于三峡库区重庆段下游(核心区)。集对分析认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农业面源污染理论负荷(不考虑水体净化过程)将会使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等四县水质接近Ⅱ类;沙坪坝、巴南等两区水质接近劣Ⅴ类,其余15个区县水质接近Ⅴ类。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TP、TN,贡献率分别为40.08%和36.83%: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贡献率分别为58.21%和27.24%;主要影响因子是农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主要污染区域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江北区和忠县。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产值,说明COD、BOD5、TN、TP排放量主要由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典型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空间方面,采用离差平方和分别对压力、状态以及压力-状态进行了聚类分析,有助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分类指导。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既要预防面源污染“压力”,又要治理污染“状态”。时间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压力指标(实物排放量)没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状态指标(水质浓度)则具有分形特征,由此以2005年为标志,将直辖以来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划分为两个时段。根据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出2010年因农业面源污染而排放COD、BOD5、TN、TP的总量分别为268533、147976、81643、15013t/a。在此基础上,若按照地表水平均三类水域标准,测算出COD、BOD5、TN、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75096、115019、28754、5750t/a,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173956、95859、52889、9726t/a,并按照污染分担原则,分配到各区域、各污染源、各污染物等。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有着深刻的影响,循环农业的障碍度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指数与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即障碍度越大,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越大,意味着要想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就必须克服循环农业障碍因子。在循环农业因子中,主导影响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以沼气为主导的循环农业对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田侵蚀等7个污染源的控制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1个8~10m3的户用沼气池全年可减少COD230.65kg、BOD5146.87kg、TN38.00kg、TP11.84kg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王家沟小流域实证研究表明,2008年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COD、BOD5、TN、TP的绝对排放量分别为12099、6414、1780、327kg,主要污染物仍然为TN、TP,主要污染源仍然为畜禽粪便、化肥、作物秸秆。COD、BOD5、TN、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2.23、11.44、3.15、0.58mg/L,与实测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计算与小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实测是相容的。为了使面源污染物达标,在考虑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需要新建户用沼气池32口,最终沼气池入户率将达到49.2%。论文的特色之处在于:(1)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全面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中基于污染源的理论指标体系和基于污染物的实际指标体系;(2)将基于清单法的大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测算与小尺度实测相结合,定量表征各农业面源各污染源的负荷贡献。(3)从数量化角度探讨沼气、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的响应关系,确立了户用沼气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的响应参数。但由于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种相关统计年报上的“面”上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访问的“点”上资料,今后应对有关由计算所得的数据进行实际样品的抽样验证,以及运用释放动力学来优化污染物的“入河系数”等。
其他文献
高糖浓度、高乙醇发酵浓度、低分离成本及低废水排放是木质纤维素乙醇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木质纤维素固态酶解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但木质纤维素固态酶解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
一、前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是评价区域内不
"因"从"凭借"义产生出表时间和原因的意义。表时间义是其词义发展的桥梁,但它有时与引进条件有联系,有时又与引进原因有歧义。这种不稳定性正是观察其词义演变的一个窗口。"
《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 ,于 2 0 0 3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后至今刚刚一年时间。本文对这部重要法律的实施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
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过程的实施,以及对审计质量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为审计
“9·11”事件以后,如何迅速从失火的高层建筑上逃生成为各国科研新课题。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向世人展示了充气逃生伞。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背上逃生伞,站在窗口背对窗外,然后
会议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
本研究试图重点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导致当代我国学校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一核心研究问题,分解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为什么需要继续研究学校危机问题?当代我国
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必须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通过辛勤劳动增
报纸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教师们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这也表明语文教师迫切希望能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问题。但是,很多讨论却常流于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