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后,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人工成本攀升以及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乘势而上,使广西的蚕桑生产取得了迅猛发展。从2005年起,广西已经连续十多年蝉联桑园种植面积、蚕茧产量全国第一的宝座,蚕桑业因而成为帮助广西农民脱贫的重要产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生产条件巨变的大环境下,取得骄人成绩的广西蚕桑生产也面临着挑战,其辉煌能否可持续以及能可持续多久,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成本-收益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2004-2013年间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以及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供针对性的依据。首先,阐述广西蚕桑生产发展史,并通过与其他蚕桑主产区综合比较优势的比较,分析得出广西蚕区在全国主要蚕区的地位。研究表明,广西蚕桑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国内具有较明显的生产优势。其次,通过分析相关统计数据从宏观上对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整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变化在2004-2013年间表现出四个阶段。2004-2006年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经济效益较为明显;第二阶段是2007-2008年的短暂震荡期,这两年经济效益出现较明显的下滑;第三阶段是2009-2010年的恢复期,经历了前两年的震荡,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回升,经济效益处于较高水;第四阶段是2011-2013年再波动期,这一时期,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呈较为明显持续下降趋势。再次,从微观角度对分析了影响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6年经济效益较好,主要得益于该时期正值“东桑西移”初期,广西的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等要素成本较低,蚕丝品对外出口向好,这三年是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三年;2007-2008年的短暂震荡期,是受累于金融危机而导致的蚕丝出口下降,这一时期广西蚕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这两年广西蚕茧生产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降;2009-2010年在国家出口政策的支持下,蚕丝出口增加拉动了蚕茧价格的回升,这一时期,广西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虽不及2004-2006年,但整体而言经济效益仍然处于较高水;2011-2013年,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自2010年以来持续快速上涨的人工成本,与之相比,蚕茧价格虽亦在增加但升幅却显得乏力,主要原因在于蚕丝出口市场的增长潜力已近瓶颈,使得蚕茧价格上涨潜力不足。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未来发展展望,并认为广西要摆脱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广西桑蚕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除了在提高蚕茧质量和研究推广省力化生产方面继续努力外,关键在于要实现蚕桑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蚕桑生产过程中的整体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因其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和施工上的方便性,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类桥梁高大、轻柔的结构特点使其稳定问
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文章结合医院预算编制现存的问题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预算编制的新要求,提出成立专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但因旅游过程中,突然性、可变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存在,风险发生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利用“保险”来降低、分散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投入经费等几个方面依然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重视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粮食自古以来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粮食政策的变化,粮食价格逐渐市场化,粮食价格与粮食成本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方面也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就音乐而言,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为了更好的进行流行
<正>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严强和孔繁斌著述的《政治学基础理论的观点——价值与知识的论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一书,以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为核心论域,在冷静感
山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因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在世界栽培面积较为广泛。山核桃在全球分布范围主要在北美的东部地区及亚洲的东南部地
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江市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如何能够加快丽江市的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丽江市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休闲农业是把旅游业与农业相互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