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Reed-Solomon(RS)码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类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系统中。相对于复杂的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RS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以其简单的迭代和规则的架构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eed-Solomon(RS)码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类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系统中。相对于复杂的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RS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以其简单的迭代和规则的架构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RS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主要包括BM(Berlekamp-Messay)算法,ME(Modified Euclid)算法和步进式译码(Step-by-step Decoding,SBSD)算法,其中SBSD译码算法仅在短码的译码中有不错的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SBSD算法和BM算法,针对现存算法的缺点,提出了新的高效的算法和架构。RS(23,17)码在超宽带系统中被用于帧头的纠错,其译码过程非常适合采用SBSD译码算法。但是现存SBSD算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缺点:首先,现存SBSD算法对于实际错误数小于t和等于t两种情况采用两种不同的译码流程,效率低下,其中t是RS码的纠错半径;其次,现存SBSD算法均采用并行算法,由于RS译码器多采用流水线结构实现,相对于其他延时较高的模块,并行算法不但不能有效减小译码器延时,反而会增加硬件复杂度。本文针对上述两个缺点,提出了改进的SBSD(Modified SBSD,M-SBSD)算法,M-SBSD算法采用统一的译码流程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译码,提高了译码效率。同时,本文也根据M-SBSD译码算法为RS(23,17)码设计了一款流水线结构的译码器,该译码器相比于现存SBSD译码器至少减小了11.3%的硬件面积,且计算复杂度更低。ePIBM(enhanced Parallel inversionless BM)算法是目前已知的最高效的BM算法,但直接实现的ePIBM架构会造成大量的空闲时间,硬件利用率低。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折叠结构的rePIBM(recursive ePIBM)算法,该算法利用了新的初始化值减小延时。根据rePIBM算法,我们为广泛用于深空通信和光通信的RS(255,239)码设计了一款译码器,该译码器使用了流水线架构的乘法器以减小关键路径。综合结果显示,该译码器最高频率可达575MHz,吞吐率可达4.6Gbps,能满足高速通信的要求。此外,所设计的译码器在与多款现存译码器的比较中均有较大优势,至少优于现存译码器28.15%以上。
其他文献
相干信源的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雷达、声纳、通信、地震勘探、射电天文等领域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首先
近年来,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评估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跳频技术,大大增加了常规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位置信息已经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成熟的GPS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外环境,而对于复杂的室内环境,GPS定位技术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因此室内定位技术
图像融合是将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关于该场景更加准确描述的信息处理过程。融合后的图像更适合人类感知和机器处理。近年来,图像融合在军事、遥感、医学等领域有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监测系统由孤立的分布式现场总线监测系统向着开放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文中所实现的基于ARM的电力电缆沟道监测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它是一个集嵌入式系统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络技术三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其中,作为上位机的ARM嵌入式系统介于由CAN现场总线构成的智能数据采集节点网络与WEB通讯网络之间,是二者之间信息交互的
本文的开头会介绍一下毫米波通信与RoF系统的特点,并对当今常用的4种毫米波RoF技术作简单的分析。在第一章的最后会给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贡献及结构安排。接下来,本文会在
随着虚拟现实、分布式计算、分布式仿真和网络三维游戏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式创建虚拟场景方式与传统GIS构建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要求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存储、传输等要求越来越高,压缩感知理论以远远低于传统奈奎斯特定律的采样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大大降低了数据量,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
目前我国风电场中各生产厂商的风电机组由于缺乏统一的监控通信标准而存在兼容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方面不足的问题,给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风电厂国际监控通信标准IEC 61400-25的推出为实现标准化风力发电机组通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未来风电场监控的统一通信基础。本文针对风电场统一监控以及风电机组之间无缝通信的需求,紧跟国际标准,提出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基于IEC 61400-25协议
随着动态多结构的虚拟组织之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网格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大型开放网格市场更是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在网格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供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