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用无人机与频繁发生的隐私侵权案件引发了公众对隐私安全的担忧,对民用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民事法律对策进行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民用无人机只是无人机的一种,仅一些特殊行业应用中会使用民用无人机,也并非所有运用到的行业情境都会有侵犯隐私权的可能性。民用无人机侵犯隐私权主要发生在航拍测绘、航空摄影、媒体航拍和案件侦查中。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民用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现状,将现行相关政策法规按照基础性标准、管理类标准和应用性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三个问题,认定民用无人机的侵权责任,如何分情况确定侵权责任的主体;行业应用中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该如何平衡;保护隐私权免受民用无人机的非法侵扰,又要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民用无人机侵权的免责事由应当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隐私权的救济提供补充?针对上述问题,对民用无人机立法起步早、相对完善的美国与欧盟进行研究,从四个方面做出了回应:民用无人机侵权责任主体应当根据人机分离、生产者过错等多个角度分别确定责任主体;对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应当进行原则性指引;为了保障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合理确定民用无人机侵权的免责事由。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等对隐私权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