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北沙参化学成分分析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等症。香豆素是北沙参中的一类主要活性成分,但由于种类多样且含量较低,使其深入研究受到限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具有专属、快速、灵敏等优点,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即采用HPLC-MS技术对北沙参中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分析。在总结香豆素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采用HPLC-MS技术对北沙参中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北沙参中15种成分同时定量的HPLC-MS分析方法,并用于不同产地的北沙参药材的比较;建立生物样品中4种药理作用明确的香豆素类成分的HPLC-MS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大鼠灌胃给与北沙参提取物后该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部分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北沙参中的香豆素类成分目的:总结香豆素类成分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建立灵敏、有效的可用于鉴定北沙参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液质联用(LC-MS)分析方法。方法:通过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一级质谱扫描、母离子扫描和子离子扫描,研究10个香豆素类成分对照品的质谱裂解途径,并总结其规律,进而联合采用多离子监测-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MIM-IDA-EPI)和母离子扫描-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PREC-IDA-EPI)两种模式分析鉴定北沙参中香豆素类化合物。根据母离子扫描图中同时出现的[M+H]+和[M+NH4]+离子判断未知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子量,根据两种模式产生的碎片离子信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18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1 mmol/L的醋酸铵-甲醇,梯度洗脱。结果:总结出6项香豆素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和相同取代基在C-5或C-8位的呋喃香豆素构成的同分异构体在RP-HPLC上的洗脱顺序规律。据此鉴定出北沙参提取物中29个香豆素苷元和12个香豆素苷。结论:本法灵敏、有效,已成功用于北沙参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鉴定。实验证实,MIM-IDA-EPI和PREC-IDA-EPI扫描模式联用技术在化合物结构分析方面具有超过其单一模式的优越性,对控制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北沙参中15种成分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北沙参中15种化学成分(10种香豆素类成分、4种有机酸与腺苷)的HPLC-ESI-MS分析方法,并用于北沙参药材分析。方法:由MRM-IDA-EPI模式对15种化合物结构进行确证,采用MRM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20批北沙参药材进行分析。质谱条件:ESI源;正负离子同时监测,10个香豆素和腺苷采用正离子模式,4种有机酸采用负离子模式;源喷射电压(IS):5500V(正离子监测模式),-4500 V(负离子监测模式);离子源温度:500℃。雾化气(Gas1):40 psi,加热气(Gas2):50 psi,帘气:25 psi。15种被测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腺苷(268.3/136.1)、东莨菪内酯(193.1/133.0)、花椒毒酚(203.1/147.1)、花椒毒素(217.1/202.0)、补骨脂素(187.2/131.1)、异茴芹内酯(247.1/232.1)、佛手柑内酯(217.1/174.0)、氧化前胡素(287.2/203.1)、欧前胡素(271.1/203.2)、蛇床夫内酯(301.1/233.1)、异欧前胡素(271,1/147.1)、绿原酸(353.2/191.2)、咖啡酸(179.3/135.3)、香草酸(167.3/108.1)、阿魏酸(193.3/134.2)。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0.1%甲酸-甲醇(30:70,A:B,v/v);分析时间:11 min;流速:1.0 mL/min。结果:15种化学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和定量限均符合要求。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北沙参产地、生长环境和储存时间均对1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影响,其中储存时间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发现,北沙参活性成分可能主要存在于其根部表皮中,去皮会降低其含量。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北沙参中1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东莨菪内酯、花椒毒酚、异茴芹内酯、氧化前胡素为首次测定。该法对于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花椒毒素、补骨脂素、异茴芹内酯和佛手柑内酯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花椒毒素、补骨脂素、异茴芹内酯和佛手苷内酯含量的HPLC-MS方法,并用于大鼠灌胃给与北沙参提取物后该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灌胃给与北沙参提取物(10 mL/kg)后,分别于给药后1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60 min眼内眦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茴芹内酯为内标。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1 mmol/L醋酸铵-甲醇(30:70, v/v),运行时间为6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4种被测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花椒毒素m/z 217.1/202.1,补骨脂素m/z 187.1/131.1,异茴芹内酯m/z 247.1/217.0,佛手苷内酯m/z 217.1/202.1和茴芹内酯m/z 247.1/231.1。结果:血浆中花椒毒素、补骨脂素、异茴芹内酯和佛手柑内酯分别在0.680~680、1.21~1210、0.800~800和0.464~46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最低定量限(LLOQ)≤1.21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7%,相对误差(RE)为-8.1%~4.5%。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9.5 %~107.4%。大鼠单次灌胃北沙参提取物后,血浆中该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t1/2β和MRT具有一致性,且该4种成分的吸收和消除均较快,但花椒毒素、异茴芹内酯、佛手苷内酯的达峰时间较补骨脂素晚。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好,可用于大鼠灌胃给与北沙参提取物后,血浆中花椒毒素、补骨脂素、异茴芹内酯和佛手柑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结果可为北沙参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针对目前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研究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头痛的认识,在对影响颈源性头痛针刺效应的多因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器官受累。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
<正>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消息,瞬间点燃了清明假期前夕的舆论场,在整个假期也是热度居高不下,与雄安新区有关的一切风吹草动几乎都能瞬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atal bacterial granuloma after trauma,FBGT)是一种慢性致死性感染性疾病,绝大多数继发于轻微的面部皮肤外伤,1996年由我科高天文教授发现并命
<正> 弄清北洋舰队的训练情况,是研究甲午中日海战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对近代海军史的系列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对这个问题,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在近代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发展。如何在科技高速发展、网络游戏诱惑重重的社会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及网络游戏,并
古代希腊有成文法。在古希腊时代,希腊各城邦已经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并且已经培育起了自己的法治观。这些法律体系、司法体系及其法治观,对于欧洲以后的
舆论和舆情是一对从属概念,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必须对两者进行必要的关系辨析。本文从两者的内涵界定出发,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了研究,并从四个方面解构了两者的差异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它能够引起广泛地感染,包括从皮肤炎症、中毒性休克、肺炎到威胁生命的骨髓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一系列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