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何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始终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对冠心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冠心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水平,对早期识别和干预高危患者、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两部分。文献综述: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及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调查、纵向研究、回顾性研究等临床设计,通过比较疾病不同时点、不同阶段或不同分期患者的中医证候构成比或某一证候所占百分比,以及证候转移概率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提高临床辨治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合来看,目前尚未有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证侯演变规律研究,并且,鉴于中医证候是一个高维、动态、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未来研究应以纵向研究为主,通过多时点动态观察,充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及现代数据挖掘等多学科方法,并密切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加以分析。临床观察:目的:以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入组后半年至一年内是否发生血栓性心血管事件为标准,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并针对其不同时点临床信息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后,对入组、半年、一年的证候要素分布特征进行观察,以期研究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及其发生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证侯演变规律。方法:本项研究根据采集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提炼出寒凝、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阳虚、阴虚、毒证共9种证候要素,分析全体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事件组及非事件组在入选后的3个时间点(入组、半年、一年)的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运用频数分布法,观察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采用多因子降维(MDR)和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证侯变化及其发生血栓性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证侯演变规律。结果:共观察了1333例患者,事件组37例,非事件组1296例,发现痰浊、血瘀、气虚、毒证是稳定期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证侯特点,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冠心病患者单个证侯构成比有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入组时气虚证、毒证比例较高,痰浊证比例较低(P<0.05或P<0.01);事件组半年时气虚证、毒证、气滞证比例较高(P<0.05或P<0.01)。MDR结果显示,入组时毒证与半年随访时的气虚证、血瘀证,半年随访时的气虚证和血瘀证的交互作用与心血管事件正相关,反映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中因毒致瘀、毒邪耗气的证候演变规律。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节点度=8时,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网络图以入组时毒证、半年随访气虚证、半年随访血瘀证、入组时气虚证为主要节点,体现出毒证、气虚、血瘀的相互转化,与MDR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血瘀、痰浊、气虚、毒证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主要证侯,而毒证、气虚证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证候特点。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在不断发生演变,因毒致瘀、毒瘀互结;毒邪耗气、气虚血瘀可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关键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