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的通讯技术革新(光缆、无线通讯、宇宙卫星的利用和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及迅速发展,推动了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初见端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数字、通讯网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又推进了出版、电视、音乐、广告、教育等产业的融合浪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经济发展的产业,必然进行适应性的、战略性的调整。产业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而产业融合的探讨,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上。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产业融合的其他层面的理论建设包括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于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深层面的探讨。因此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放在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上。笔者正是将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阶段来理解。可以做如下解释:其一,在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分析中,知识要素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是在任何其他经济发展阶段都无法比拟的;其二,如果将经济发展的整个系列(我们现在所能预见到的)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实物经济和知识经济,那么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正是有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时期,而此时产业结构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产业融合。因此在探讨产业融合的内涵时,需重点把握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重点将产业融合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产业结构理论相关的理论很多,但基于本文将产业融合定义为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阶段,把产业融合定义为一种趋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也是一种趋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同样需要知识要素的支持。两者同是一种趋势,同样的知识要素的参与,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个问题。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内在同一性,产业融合之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意味着什么?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将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联系在一起。同时,笔者认为,理论最终落脚点是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我国的最大的实践即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将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结合,其最终的目的也正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在设置理论结构时最终落到了我国的产业的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上,即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