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配施协同土壤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和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水稻—小麦轮作(R—W)是南亚各国普遍采取的耕作措施。在中国,R—W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面积达1300万hm2。R→W的稳定生产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R—W系统中,作物籽粒产量的可持续生产依赖于既能满足作物需求,又能减少损失并最大化其利用率的养分管理。有机无机氮肥的配合施用(IOF)就是一种有望能实现此目标的施肥模式并已在R—W系统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效应方面,有关IOF处理有机肥氮和无机肥氮的相互作用还没有详尽的报道,而探讨有机无机肥氮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更深入了解不同形态氮素的转化及其作物利用,为高效利用肥料氮提供依据。采用盆栽模拟生物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F)和两个有机无机肥氮配施的处理,其中一个15N标记有机肥氮(IOF1),另一个15N标记无机肥氮(IOF2)。选用质地不同的两种土壤(粘壤土和黏土),以15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子粪作为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氮源,研究了稻—麦轮作(R—W)系统肥料氮仅施用在水稻第一季(O. sativa L. cv. Wuyujing 7)(记为R—W系统)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 Yangmai 6)第一季(记为W—R系统)后的转化利用情况。考虑到肥料氮施用后,相当一部分残留于土壤当中,本研究侧重于第一季肥料氮在土壤的残留及其残留氮素对第二季轮作作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R—-W系统水稻季:1)IF与IO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差异;2)无论粘壤土还是黏土,IF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率(NUE)值最大,其次为IOF1和IOF2处理,OF处理最低,IOF处理相比IF处理其NUE在粘壤土和黏土分别约低20%和25%以上。与IF或OF处理相比,IOF处理有机肥氮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对无机肥15N的吸收量,而无机肥氮却增加了籽粒和植株对有机肥15N的吸收量;3)与IF或OF处理相比,IOF处理有机肥氮的存在增加了无机肥15N在土壤矿质氮库和微生物量氮(MBN)库的分配,促进了无机肥15N在土壤氮库的残留,降低了损失率,粘壤土和黏土降幅分别为12%和28%;4)植株体内回收的肥料15N大部分积累在水稻籽粒(53%~78%),有机肥氮是IOF处理水稻籽粒氮素相对分配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在R—W系统小麦季:1)粘壤土和黏土上IOF处理其小麦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且黏土上OF处理籽粒产量与IOF处理相当;2)与IF处理相比,IOF处理小麦分蘖期、拔节期以及穗期均保持了较高的矿质氮含量和MBN含量;3)粘壤土上IOF处理较高的矿质氮含量主要来自有机肥15N和无机肥15N,而黏土上主要来自无机肥15N。两种土壤上IOF处理较高的MBN均主要来自无机肥15N;4)IOF处理相比IF处理其肥料氮的吸收利用率显著增加,黏土上增幅达173%。IOF处理有机肥氮的存在促进了土壤和小麦植株对无机肥15N的回收残留,而无机肥氮的存在也促进了黏土上有机肥’5N的回收残留;5)小麦籽粒积累了超过80%的植株体内肥料15N的回收量,IOF处理有机肥氮促进了无机肥15N在小麦营养器官的分配。在W—-R系统小麦季:1)无论粘壤土还是黏土,IF和IOF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且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IOF处理无机肥氮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植株对有机肥15N的吸收,粘壤土和黏土籽粒增幅分别为514%和133.3%,而植株增幅分别达216%和100%,同时有机肥氮的存在降低了其对无机肥15N的吸收,粘壤土和黏土籽粒、植株降幅分别约为30%和15%;3)IOF处理相比OF处理其NUE显著增加,粘壤土和黏土上增幅分别约为114%和85%。与IF或OF处理相比,IOF处理有机肥氮降低了无机肥15N,而无机肥氮增加了有机肥15N在土壤矿质氮库的残留。而在MBN库,IOF处理有机肥氮和无机肥氮协同促进了对方的残留;4)与IF或OF相比,粘壤土上IOF处理增加了无机肥15N和有机肥15N在小麦营养器官的积累,而在黏土上增加了无机肥15N在营养器官、有机肥15N在生殖器官的积累。在W—R系统水稻季:1)粘壤土和黏土上IO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均高于IF处理;2)与IF处理相比,IOF处理其矿质氮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且IOF处理显著增加了粘壤土上穗期和黏土上分蘖期、拔节期、穗期土壤矿质氮中来自于无机肥15N的比例。此外,IOF处理显著增加了黏土上分蘖期和拔节期MBN中来自于有机肥15N,粘壤土和黏土上分蘖期、拔节期、穗期以及成熟期来自于无机肥15N的比例;3)IOF处理有机肥氮促进了小麦季残留无机肥15N在水稻生殖器官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了其在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与之相反,IOF处理无机肥氮降低了小麦季残留有机肥15N在水稻生殖器官籽粒的分配比例,降幅约为20%,却增加其在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4)IOF处理相比IF处理其NUE显著增加。与IF或OF处理相比,IOF处理无机肥氮促进了有机肥15N在土壤的残留,而无机肥氮促进了有机肥15N在植株和土壤的回收利用。同时,有机肥氮和无机肥氮的协同降低了各自向环境的损失,降幅均达15%以上。结合四季盆栽试验数据,对比发现:1)W—R系统各处理总生物量显著高于R—W系统,尤其是OF处理。W—R系统OF处理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R—W系统对应值,粘壤土和黏土上分别高81%和23%,其余各处理总籽粒产量在两系统间没有显著差异;2)无论粘壤土还是黏土,OF处理NUE在W—R系统相对较高;3)同一处理的NUE、肥料15N利用率(15NUE)、肥料15N损失率(15NLR)在不同系统、不同土壤上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土壤质地、施肥方法、施肥季节显著影响着稻—麦轮作系统中肥料氮的利用和损失。综上所述,IOF处理模式降低无机肥投入的同时,保持了作物籽粒的产量。肥料氮施用当季,IOF处理提高了有机肥氮的吸收利用。IOF处理有机肥氮促进了无机肥15N在土壤MBN库的固持,而在第二季又促进了其逐渐释放,提高了无机肥氮的吸收利用。IOF处理相比IF或OF处理增加了肥料15N在作物-土壤系统的回收,减少了向环境的损失。在稻—麦轮作系统,土壤质地、施肥方法、施肥季节显著影响着肥料氮的利用和损失,实践中需从系统水平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子,进行施肥运筹。
其他文献
花叶常青藤是美化居家环境的最佳植物,适合摆放在室内大厅,也适合用吊盆挂置于阳台上,青翠的花叶常青藤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效果,而且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的气体,起到净化空气
介绍了隧道窑余热的利用现状,提出了隧道窑余热的综合利用途径,从而提高隧道窑余热的利用率。
"穿匏达本"是少数民族吹管乐器葫芦笙的结构原理,这种独有的结构是其苗管上下通透穿过笙斗,笙斗上下两面开有相应大小苗孔,一苗能发两个实音和一个滑音的优越功能.将这种结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与自然土壤比较,耕地土壤由于受到人类长期的干预,其与大气间的碳交换强度增大。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受到关注
本文以东北农牧交错带的主要农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生物量时空动态、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茎剪切力时空动态及茎颜色变化;研究了三种收获方式,即全株
我是静安区人大代表,曾担任过闸北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同时,我也是任职十年的居民区书记。自2013年起,街道对18个居民区实行人大代表联系点全覆盖,此后,我便注重依托联系点工
企业在自身资源与能力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不同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利用
本文从分析压力管道水流流速分布规律出发,分别应用高斯和马尔科夫数值积分方法,得出了圆形管道多声路超声波测流流量计算、声道分布坐标及权重系数的数学模型,并用现场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