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权处分合同理论问题一直存在于争议当中,我国适用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说已经十几年了,在这期间学者对该法律规定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了解无权处分制度是探讨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前提。因为无权处分制度的设定与物权变动模式、善意取得、权利瑕疵担保等多种制度存在紧密的理论上的联系,所以无权处分问题的解决是各国民法重要且艰难的课题。笔者首先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物权变动模式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处分”和“无权处分”应有的含义。笔者认为应该将我国民法所称的无权处分的概念界定为:不享有处分权的民事主体与他人签订合同,并且根据该合同所为的以物权移转为目的的交付或者登记行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阐释分析,提出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属于一种独立的效力状态,并对合同法第51条的反面解释进行分析。通过对“司法解释三”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该解释并不是针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作出的规定。之后,笔者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进行重点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的立法环境下,善意取得应该认定为原始取得,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效力待定说和合同有效说进行分析,指出两者在处理无权处分问题上存在的缺陷。最后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无权处分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预告登记制度对以物权变动为目的债权请求权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权利得以实现的功能,该制度在国外民法上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我国直到2007年《物权法》颁布,才第一次在法律制度
沙毕纳尔是清代蒙古寺院和呼图克图、活佛以及喇嘛旗的阿拉巴图(属民),是寺院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者和劳动者。作为蒙古社会的特殊阶层,在清代蒙古寺院经济结构和整个蒙古社会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