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国家形象意识觉醒 ——辱华片《不怕死》事件再探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89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2月21日,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的喜剧片《不怕死》(Welcome Danger)在上海租界的大光明与光陆两家戏院上映,片中有辱国族尊严的情节引发了国人强烈不满。由著名影人洪深在戏院登台演说、号召观众拒看开始,民众、舆论、官方同仇敌忾,最后演变成一场自下而上的抗议行动,国民政府的积极作为让事件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此后,好莱坞影片不敢再恣意丑化中国形象,辱华片渐呈消退之势。中国人在银幕上的国际形象从此得到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在当时的媒体、国民、政府行动中得以建构。在新时代下,对近百年前的《不怕死》事件旧事重提,一方面有助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政治、法制、外交等多个层面,形塑1930年代的民国社会;另一方面,《不怕死》事件作为1930年国家形象意识觉醒的标志性事件,对当今中国塑造国家形象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国内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成果已颇丰,但结合促进中国早期国家形象意识觉醒的《不怕死》事件来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知识考古学”法、个案分析法、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对《不怕死》事件反映出的国家形象意识觉醒与塑造问题展开阐述,力求鉴古知今。本文的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不怕死》事件爆发、处理的经过,从情绪层面的不满到行动层面的斗争,随着公众指斥、知识界发难、正面舆论场的构建,加之官方的合力抗争,事件从“影事”上升为“国事”,最终取得抗议胜利;第二章剖析以《不怕死》为代表的辱华片中的中国人与中国想象,从直观性、娱乐性、“涵化”效果三个角度来阐述辱华片中的中国人,探讨西方的中国想象,分析国人形象自我认知,进而论述中西认知不对等产生的冲突;第三章探究反辱华片事件呈现出的国家形象,知识分子从“坐言”到“起行”,普通民众渐次觉醒,展现出觉醒的国民形象,提前介入、迅速行动、跨洋交涉、完善电检等行动呈现出积极的政府形象,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彰显出自觉的文化形象;第四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思考《不怕死》事件对当今塑造国家形象有何启示,新闻媒介、电影艺术、公共外交都可以立足自身优势,为塑造、传播、推广国家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回归到《不怕死》事件本身,尽管其进步意义值得肯定,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部分商家打民族主义旗号,行谋私利之实,官方对“辱华”过度敏感,草木皆兵,知识分子“文化引导”存在困境等,对这些问题作出理性反思,以起到警醒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及政府部门生猪增产保供工作要求的不断加码,病死、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病死畜禽的不当处置给人体健康、养殖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很大隐患。不妥善的处理极易造成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扩散,畜禽尸体中可能存在的抗生素、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尸体腐烂分解后产生的氨、胺、硫化氢、甲硫醇等气体
目的:观察慢性创面植皮手术前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is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溶液灌洗与仅用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灌洗的临床疗效,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慢性创面植皮术前创面床准备治疗
目的:探讨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无手术指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基于SIRI建立SCLC患者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1、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非手术治疗的初治SCLC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26.0软件以2:1的比例随机抽取患者纳入训练集,剩余患者纳入验证集;2、绘制ROC曲线,并通过
目的: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免疫表型表达、临床相关指标,与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MM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液科初诊并治疗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的骨髓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CD20、CD45、CD19、CD81、CD56、CD
目的: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影像学临床特征等相关参数,探讨分析SISMAD经过保守治疗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发生血管重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出院
目的:观察自体阔筋膜移植编织缠绕包裹缝合治疗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探究其临床效果,并与(?)长屈肌腱转位进行比较,为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跟腱断裂患者。纳入病例的标准:(1)闭合的陈旧的跟腱断裂,病程大于4周;(2)接受自体阔筋膜移植或(?)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排除病例的标准:(1)双侧跟腱同时断裂等影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对患者造成巨大困扰,肠道微生物和细胞因子参与了 IBD的发病过程。肝螺杆菌(Helicob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在某些易感小鼠品系中引起慢性肠炎,被广泛用于IBD肠炎模型的建立。IL-17作为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在H.hepaticus致肠炎模型中作用未得
目的:既往观察性研究表明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显,但因缺乏长期系统性比较研究结果支持,其临床推广应用受限。本研究采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无晕厥发作的轻中度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学评分及客观辅助检查结果,客观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参仙升脉口服液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支持,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最终共纳入2018
目的: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及医疗相关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经手术治疗后往往有着较好的预后,但不同病理亚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分析和探讨病理IA期浸润性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不同病理亚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临床医学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后,术后病理明确为IA期
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peptide,GRP)是1979年从猪的胃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神经肽,是哺乳动物蛙皮素样肽家族中的一员,在体内GRP通过与其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结合发挥多种生理功能。GRP及其受体在多种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广泛表达,参与调控体内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促进正常/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