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GNSS测量型天线的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对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测量型终端的研究是目前科研工作的热点,而高精度测量型天线又是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背景对高精度测量型天线的相关技术展开研究。在天线设计中考虑了相位中心稳定度、低仰角增益、多径效应的抑制等几项影响高精度测量型天线测距精度的重要指标,对能够有效抑制多径效应的扼流圈做了详细研究。由于设计的天线单元极化方式为线极化,需要通过移相网络对天线两个单元振子馈电以实现右旋圆极化。由于定向耦合器具有插损小、承受功率高、相位稳定度高、易于实现宽频带的优良特性,因此本设计中采用宽带3dB定向耦合器来对天线单元馈电。全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高精度测量型天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介绍了相位中心和抑制多径两项影响测距精度的重要指标。第二部分对本文所采纳的对称振子天线形式做了重要研究论述,包括对称振子天线的设计,性能参数;介绍了带状线相关内容,带状线的线宽及走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带状线耦合器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分别建立了相位中心和多径分析模型,得到了提高相位中心稳定度,抑制多径信号的传输是提高测量型天线测距精度的两个重要途径。第三部分设计了宽带GNSS测量型天线的天线体,研究了天线尺寸变化对性能指标带来的影响,使天线在较宽频带内性能良好,轴比3dB以下的波束宽度达到了120?,并且具有较高的低仰角增益;设计了宽频带3dB定向耦合器,采用三节耦合线使耦合器可以工作在较宽的频带内,经过测试,耦合器耦合度为3dB,幅度平衡度为0.2dB;相位差为90?,误差小于2?;端口隔离较好,大于22dB,实现了等功率分配及90?的移相功能。第四部讨论了扼流圈的分析模型,对扼流圈的几种分析模型做了详细介绍,得到了扼流圈的尺寸设计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扼流槽宽度和槽深渐变的扼流圈模型来实现扼流圈在较宽频带内对多径效应的抑制。采用HFSS仿真软件对扼流圈中影响天线性能的尺寸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经过理论计算及仿真得出的规律设计了两款3D扼流圈,并且对扼流圈性能做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扼流槽由内向外逐级升高的V字形扼流圈的低仰角增益略优于扼流槽由内向外逐级降低的金字塔状扼流圈。制作了扼流圈实物,将天线安装在扼流圈上测试了驻波比、方向图、轴比、相位中心稳定度。得到结论为:(1)天线安装到扼流圈上在低仰角增益略微降低的情况下降低了天线的后向增益,说明扼流圈有效的抑制了多径效应;(2)天线安装在扼流圈上对天线整体的相位中心影响不大。本文设计的天线满足GN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1B、2B、3B、1L、2L、3L、1G七个频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对于扼流圈技术的研究及实现较宽频带内的多径信号抑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是我国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它将为开展核状态方程和强作用物质性质随物质密度变化、重子共振态、介子阈下产生机制、手征对称破缺恢
在核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氦的产生和聚集对于聚变堆和裂变堆第一壁金属材料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困扰核材料使用安全的重大问题。氦对材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氦的聚合、氦泡形成、氦
由于钙钛矿钴氧化物丰富的物理现象,近年来Ln1-xAxCoO3(Ln为三价稀土离子,A为二价碱土离子)体系被广泛地研究。本文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Nd1-xSrxCoO3(0.1≤x≤0.5)系列多晶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
本论文包括全信息带电粒子动量谱仪成像系统设计以及负离子与原子碰撞截面研究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了全信息带电粒子动量谱仪成像系统设计。论文阐述了这种新型谱仪
本文对弦论与规范理论的对应性做了系统的介绍:回顾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动机以及发展,重点论述了大N理论和共形场论以及AdS空间的性质.并对四维的N=4U(N)Super-Yang-Mills
光纤光栅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二十多年中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光纤光栅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
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在近期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2013年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中,南农大水稻研究所万建民教授主持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宁粳4号”榜上有名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发展促使了MIMO雷达的产生,由于MIMO雷达能够改善雷达系统各方面的性能,因此它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IMO雷达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作为物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原子分子物理,特别是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一原子结构方面的发展现状.在对原子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后,阐明了高激发和高离化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