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穗部及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生产实践中,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遗传机制,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对玉米耐密分子育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玉米自交系郑58和HD568组配得到220个RIL家系,构建了一个包含1358个SN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985.21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6cM,在2个环境(北京、海南)和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52500株hm-2、中密度67500株hm-2和高密度82500株hm-2)条件下进行种植。通过对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和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等8个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查,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的影响。主要是研究结果如下:1.穗部性状的表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及RIL家系的均值除穗行数外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密度间穗长和行粒数表现显著性差异,穗粗和穗行数在低密度和中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密度下穗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环境、家系与环境互作对穗部性状具有显著性影响,各性状的遗传力(H2)介于0.54~0.89之间。对穗部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穗长与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均为显著正相关。2.本研究利用3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和BLUP预测值对3个密度下的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49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介于3.62%~14.07%。比较分析,得到64个稳定表达的QTL,分布在22个标记区间内,包括5个存在PVE>10%的QTL的重要标记区间,最高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4.07%。其中标记区间SNP0737~SNP0736仅在高密度下检测到QTL,最高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0.93%。3.籽粒性状的表型统计分析可知,亲本及RIL家系的均值除粒厚外其他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密度间百粒重和粒长差异显著,低密度与中密度下粒宽和3个密度下粒厚在密度间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可知,家系和环境均达到显著,家系与环境互作在低密度下对籽粒性状和在高密度下对粒厚未达到显著影响。各性状遗传力介于0.50~0.78之间。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粒长与粒厚呈现负相关外,其他性状间均为显著正相关。4.本研究利用2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和BLUP预测值对3个密度下籽粒性状进行QTL定位。试验共检测到85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介于4.12%~13.67%。通过比较,得到42个稳定表达的QTL,分布在12个标记区间内,包括6个存在PVE超过10%的QTL的重要标记区间,最高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3.51%。
其他文献
不论任何时期,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
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金家镇(辽北)和阜新市阜蒙县大固本镇(辽西)2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选用丹玉39、郑单958和辽单588三个不同耐密型的品种,设5种行距处
深度学习以高阶认知、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要素,以教学设计作为关键环节,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微生物与免疫学》融合课程是探索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课程设计分
第三产业的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它不创造社会财富,因而没有指标来反映它的发展情况,也不认为它的发展能够
本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新型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载体,以四川主推玉米品种川单418为材料,分别在1.6m和2.0m带宽下各设置6个宽窄行配置水平和1个等行距配置水平
本试验以沈爆3号爆裂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为对照,设置偏垄宽窄行、二比空、大垄双行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通过对沈爆3号爆裂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形态、生理及田
一、一年来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的实践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议是在耀邦、紫阳同志的亲自倡导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1984年1月,胡耀邦同志视察西南时,提出了用十五年到二十年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