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中,作者发现目的语,即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或西方文化以决定性的比例占据了教学内容;而本国文化,即中国文化内容,却寥寥甚少。事实上,以目的语文化为英语教学基础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英语使用形势的需要。众多英语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提出,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交流工具,应该结合当地的语用环境,服务于英语学习者的切实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跨文化交际,不应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交际习惯为唯一遵循标准,英语作为文化连接的工具,应该使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促进理解,加深交流。因此,本论文提出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要学习目的语文化,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交际习惯;同时,也应重视本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用英语介绍和解释本国文化的能力。本论文对最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的研究表明,教学大纲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仅单方面强调了与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的交流,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通过对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两套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2002)和《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002)中文化内容的分析统计发现,课文选材绝大部分来自英文国家报刊书籍的节选,几乎没有中国文化的介绍。从教学指导大纲和教材的研究都可以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失衡的现象。本研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中展开问卷调查,调查了48名英语教师和78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认同跨文化交际需要具备双向的交流能力,在实际的英语使用环境中需要本国文化。他们希望并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因素,中西文化对比更能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而目前英语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却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建议要加强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例,使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时接触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通过文化对比学习,培养学习者平等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英语使用的实际需要,实现文化沟通的真正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5年1月—12月参加本院健康中心体检人员(n=52 092)中,抽取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并接受全套检查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沟通、传递观点、交换讯息,表达或掩盖情感以及思考等的多功能工具。在人类基于言语输出输入转换的听说交流活动中,有效的听力理解有其必要性;要达到交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