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OTC市场组成,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3月8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了355家,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之一;但是由于属于新兴事物,尽管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秩序维护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其突出现象就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的情形屡见不鲜。截止到2013年3月8日,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其中8家停牌),跌破发行价的有276家,占总数的77.75%,跌破发行价在75%以上的达到了24家,破发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都为全球史上少见。创业板大面积的破发已成为影响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监管者、投资者和发行人等多方的关注。我国创业板创立以来不到四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因此本论文研究创业板上市的破发现象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的成因。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每股收益、发行价格、流通股平均日换手率、销售毛利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等7个因素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破发折价率有显著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破发形成因素,对完善创业板、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破发影响因素的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其次,结合我国创业板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创业板破发折价率可能的影响,然后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思路,本论文将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这部分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破发?这在中国的背景下有什么重要意义?开展这些研究需要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应该以怎样的内在逻辑和内容安排展开?特征分析部分首先从创新特征、行业与地域特征和公司治理特征等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了特征分析,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区别;接着,从资产、收入和利润等指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了特征分析;理论分析部分回顾了部分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破发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创业板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创业板的板块因素、发行人、保荐人(承销商)、投资者监管者等方面对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可能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以2009年10月30日-2013年3月8日已挂牌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理论分析部分提到的可能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破发折价率与发行价格、每股收益、流通股平均日换手率、销售毛利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明显相关;政策建议部分以上一章实证研究的结果为基础,从经营管理、公司治理、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