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冷保存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及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终末期肾脏功能不可逆衰竭是肾脏疾病的最终阶段,肾移植是其最佳治疗手段。冷缺血损伤是临床肾移植冷保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阶段,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探讨小鼠肾移植模型,冷保存过程中供体肾脏在常规病理和超微结构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KLF2及其下游与内皮保护相关基因表达情况,NF-κB及其下游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初步描述冷保存过程中供肾的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冷缺血损伤机制,研究结果对研发供体肾脏的保护措施、拓展供体肾脏来源的范围、了解移植肾冷保存损伤过程有重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意义。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Normal),(2)冷保存4h组(CS 4h),(3)冷保存12h组(CS 12h),(4)冷保存24h组(CS 24h)。采用移植肾冷保存模型,留取肾脏。检测指标:观察小鼠肾脏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检测小鼠肾组织中KLF2、NF-κB、eNOS、TM、Nrf2、VCAM-1、E-sele表达水平。结果(1)冷保存过程中小鼠肾脏HE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冷保存4h、12h、24h组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未发生明显形态学改变。(2)冷保存过程中小鼠肾脏超微结构变化:肾脏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损伤:冷保存4h组,小鼠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坏死、脱落,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近曲小管微绒毛排列不致密、欠整齐,线粒体出现异型性;冷保存12h组,小鼠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程度增加,小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近曲小管微绒毛排列进一步紊乱,线粒体数量进一步减少、异型性增加;冷保存24h组,小鼠肾小球滤过膜内皮细胞大量坏死、脱落,内皮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足突部分融合,近曲小管微绒毛肿胀、断裂,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成为空泡区,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3)冷保存肾组织中转录因子KLF2 mRNA表达变化:冷保存4h组,小鼠肾组织中KLF2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冷保存12h、24h组,小鼠肾组织中KLF2表达降低。冷保存肾组织中转录因子KLF2蛋白表达变化:冷保存4h、12h组,小鼠肾组织中KLF2蛋白含量没有明显改变;冷保存24h组,小鼠肾组织中KLF2蛋白含量降低。(4)冷保存肾组织中eNOS、TM、Nrf2表达变化:冷保存4h、12h和24h组,小鼠肾组织中eNOS、TM、Nrf2的表达均显著下降。(5)冷保存肾组织中E-sele、VCAM-1表达变化:冷保存4h、12h组,小鼠肾组织中E-sele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冷保存24h组E-sele表达明显升高。冷保存4h组,小鼠肾组织中VCAM-1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冷保存12h、24h组VCAM-1表达明显升高。(6)冷保存肾组织中NF-κB表达变化:冷保存小鼠肾组织冷保存4h组NF-κB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冷保存12h组NF-κB表达升高,24h组NF-κB表达下降。结论(1)供体肾脏冷保存过程中,先出现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线粒体肿胀,其后出现内皮细胞染色质边集、凝聚,细胞核固缩,微绒毛断裂,最后出现足细胞融合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上述损伤随冷保存时间延长呈渐进性加重。(2)转录因子KLF2及其下游的血管保护产物(eNOS、TM等)的下调可能在小鼠肾脏冷缺血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NF-κB及其下游的炎症因子产物(E-sele等)的上调可能在小鼠肾脏冷缺血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12例小儿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4例误诊,2例误诊为肺炎,2例
女子3000米障碍项目,是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被列入比赛项目中。由此促进了该运动在世界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该项目发展历史较短,我国女子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的技术能力
~~
期刊
在山煤国际能源集团的日常业务中涉及法律事件众多,由于该企业的法律管理体系存在有一定问题,公司在开展法律事务的过程中难以对各类纠纷案件进行系统化处理,对法律风险的应对能力存有不足;此外企业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企业缺乏培养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针对法律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针对当前山煤国际能源集团决定优化本企业现有法务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进行法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在法务管理
关注青年大学生成长,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启发性教学功不可没。启发性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原则。本文分析了“启发性教学”这种历久而弥新的教育思想
阻变存储器(RRAM)因其优异的非挥发性存储性能而成为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有力候选,其中,基于柔性衬底所实现的透明氧化物阻变存储器在可视化电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