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他者、世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以其小说中出色的叙述技巧,逼真的人物塑造,发人深思的讽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他用自己被迫学来的英语进行文学创作,却创造出了一种反传统的、诗化的文学语言,并在创作主题、创作技巧等方面对英语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对现代英语小说的叙述结构和写作风格进行了开拓创新,康拉德被当之无愧地推崇为世界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而且,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那蕴含矛盾双重性的叙述方式更能吸引读者,让读者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小说人物的命运纠葛之中。尤为可贵的是,康拉德有着与“他者”世界人民生活相处的宝贵经历,并将其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所以他的众多故事人物体现出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文化特点,而这正是他同时代其他作家所望尘莫及的。在短短29年的创作生涯中,康拉德完成了包括中长篇小说、小故事、随笔集等41部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康拉德的很多著名小说都是以航船或者欧洲以外落后愚昧的地区为写作背景。学者们通常把康拉德的小说划分为海洋小说、丛林小说、政治小说三种题材。由于康拉德的很多丛林小说大都以亚洲的马来半岛和非洲丛林为背景,因而,很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倾向于认为康拉德的丛林小说就是帝国冒险故事的汇集。诚然,这样的小说背景设置的确使康拉德成为全世界人文学者们经久不衰的争论焦点,即:康拉德的丛林小说到底是在宣扬还是在批判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毋庸置疑,在这个问题上,康拉德充满了争议,他的丛林小说激发了学者们研究解读的兴趣。但是不同的研究者,无论是来自西方还是其它地方,他们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完全对立,而且这种现象随着对康拉德的研究将长期存在。康拉德丛林小说中多种文化杂糅、各家传统争艳、不同习俗汇聚,这些都在激发着人们去体味,去阅读、去思考。为了探究争议的原因,以及更加客观合理的诠释,本论文以文化批评为理论基础,拟探讨分析康拉德的丛林小说及其思想意识中存在的双重性。本论文研究发现,在康拉德的丛林小说以及他的思想意识中,事实上就存在着一种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康拉德身上不难发现一些矛盾对立的元素并存:如守旧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等。康拉德辗转于几个文化圈中,是一位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作家,我们可以从任何文化视角可以对他进行解读,从这一点来说,康拉德充满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不仅如此,这种矛盾对立的双重性恰好揭示出了康拉德辩证统一的世界观。尽管康拉德追随西方把世界分为“自我”和“他者”的二元传统观念,但在他的丛林小说中,“自我”和“他者”是对根脉相连、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他们彼此互视对方与己相异之处,但又是平等友爱的同伴。不难发现,在康拉德的跨文化的作品中,不同文化身份的人物出入其中,但没有哪一个族群被绝对地神圣化,也没有哪一个族群被绝对地妖魔化。总之,这种矛盾对立的双重性使康拉德特立于英语作家之林,特别是和传统帝国冒险作家相比,康拉德更是独行其外。本篇论文除序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四大章节。序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等。其次,在研究范围中详细地回顾了康拉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视角与突破方向等。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第一章综合论述了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康拉德丛林小说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即:对待英国文学传统中的双重性,故事背景设置中的双重性,人物塑造中的双重性,情节设计中的双重性等。康拉德身为波兰人,却是英国作家。因此,从一开始,康拉德就被置于这种矛盾对立的双重性之中。而且,康拉德把这种双重性思想运用在自己丛林小说的创作中。首先,在写作主题上,双重性体现在康拉德对英国文学传统冒险主题的继承与反判上。康拉德的很多丛林小说的确展现了帝国冒险故事的色彩,如:异国风情、海外冒险、帝国伟业、殖民开拓等。康拉德在青年时期迁入英国,年轻的心智容易受到英国文化的熏陶、以及英国文学传统的影响,自然就追随这个“伟大传统”,即英国帝国冒险主题。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利维斯在他的《伟大的传统》一书中,明确肯定了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康拉德又是独特的,他有着与利维斯所提到的那些传统作家迥异的特质。那些传统作家都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他们独有的英国特质,而这一点康拉德是缺失的。可是,与生俱来的波兰贵族气质、流放的痛苦经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等,使得康拉德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欧洲文化与价值。因此,康拉德的跨文化写作视角,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英国文学传统的一种反叛。此外,康拉德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还体现在其小说写作技巧的诸多方面,如:很多小说的背景设置就有双重对立性,故事人物来自不同文化、故事情节中主人公往往被两种完全对立的力量所左右等。总体来说,康拉德的这种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故事背景设置上表现为陆地与海洋、欧洲与“他者”世界的对立,如欧洲与亚洲、欧洲与非洲、欧洲与美洲的双重对立等;在人物塑造中表现为白人与有色人种、英雄与反英雄的双重对立;在情节设置方面则表现为“故事中的故事”、倒置叙述、个人面对整个外部世界、理想对抗现实等双重对立。这种双重性使得康拉德成为一位百读不厌,经久不衰的著名小说家。第二章集中分析了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自我”世界建构中的显现,主要体现为康拉德对英国强权统治世界的梦想的执着与幻灭。像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Janus)一样,康拉德也同时在注视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因此,他的内心当中自然就纠结着一种正反并存的矛盾,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他的双重性,使他得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描述“自我”,即西方世界。康拉德是英国作家,孕生于西方文明。所以,从康拉德的文化立场来说,这里的“自我”指的是西方世界中个体或集体形象。本论文研究发现,康拉德在对“自我”形象的描述中的确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康拉德笔下,“自我”有时以传播文明的天使形象出现,而同时却也有着对比鲜明的恶魔般的残暴形象。一方面,康拉德的丛林小说自然蕴含着帝国冒险故事的主题:如白人至上、白人的文明使命等。在英帝国强盛时期写作,受英国帝国主义的知识、情感、宣传、政治等集体无意识的浸润,康拉德自然就会产生一个英国强权统治世界的梦想,而这种思想难免会渗透到他的丛林小说的创作中。首先,他热衷于海外冒险、对英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表明他对英国文明本身就有个人的偏好;其次,他延续了英国帝国冒险故事的传统,他的丛林小说体现出了传统帝国冒险小说中鲁宾逊式的帝国开拓模式、赞扬白人骑士英雄、塑造那些属于“我们一员”人物的光辉形象等。而另一方面,恰恰相反,康拉德也挑战英国文学传统,变革帝国冒险故事的传统叙述模式。论文研究发现,康拉德的帝国冒险故事与传统作家完全不同,无论是前人还是来者。康拉德的丛林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冒险传统,他颠覆传统冒险故事中所宣扬的一些东西,诸如白人至上、白人英雄主义、帝国主义正当性、白人全能论等。从他的丛林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康拉德的无奈和对英国强权统治世界的可行性的质疑。首先,在他的丛林小说中,康拉德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所谓“进步”提出了质疑,暗示英帝国的那些“进步前哨”的崩塌。其实,从创作伊始,康拉德就对西方帝国主义剥削性质予以关注,揭示其暴虐与破坏性的一面,颠覆白人主人公的骑士风范。他揭露白人殖民者贪欲的膨胀,嘲笑白人的无能、道德沦丧,相互倾轧等滑稽行为,暗喻他们驻守的那些“进步前哨”的崩塌。同时,康拉德也指出,真正的“黑暗之心”潜藏在那些被西方文明面纱掩盖下的罪恶灵魂中,他们表面上仁慈善良,其实内心本质最为暴虐。白人殖民者以上帝的名义奔赴遥远的“他者”世界,要给那里带去文明的曙光,而在殖民地上,这些上帝福音的传播者其实是残暴的剥削者和压迫者,他们将那里变成了人间地狱。因此,借助他的丛林小说,康拉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倒置的“黑暗之心”。第三章详细探讨了矛盾对立的双重性在“他者”世界建构中的显现,即:“他者”世界既是一个神奇美好的地方,同时也是强大“自我”世界的虚弱陪衬。受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每一种文化都把世界分为“自我”世界与“他者”世界来认识,而且,“自我”世界总是优于“他者”世界。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之上,康拉德同样把其它非西方世界的文化视为“他者”。然而,康拉德是一个双面人,是一个有着两副面孔的作家,在对异域“他者”世界的描写中,他当然难以挣脱这种双重性的束缚。因而,在“他者”世界面前,康拉德被分割成了两半。一半自己被“他者”世界的域外新奇所吸引;而另一半自己所看到的则是一个文明强大的“自我”世界的一个虚弱落后的陪衬。由于有着许多接触与感受异域文化的经历,康拉德的很多小说,特别是丛林小说,大都以异域的“他者”世界为背景。而且,他很多丛林小说都或多或少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关。在他的笔下,“他者”世界一方面被描述为一个神奇美好、远离人类文明尘嚣的地方,它所展示出来的异国风情,比如旖旎的山水风光、异域的风土人情、异国美丽的女性等,紧紧地吸引着白人殖民者;同时,“他者”世界显示出强盛的原始生机,如那里常常被白人视为避难所、那里的生命显现出原始狂野的活力、那里孕育着质朴智慧和忠诚品质等。然而,总是同时注视两个方向的康拉德不会轻易接受和相信某一个方向的所看到的东西,尽管他被“他者”世界中的异国风情、天然浑成、纯洁美丽所吸引,但他对这个不可捉摸的“他者”世界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戒备,不愿融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分子。在他的丛林小说中,“他者”世界自然就被描绘成“自我”世界的反面和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首先,“他者”往往被当作“自我”的镜子来对待,在镜子中,白人殖民者看到了自身的优越之处,树立了自信。因此,和其它帝国冒险故事一样,康拉德的丛林小说同样把“他者”世界描述为“自我”白人世界的虚弱陪衬,是一个白人英雄展示其男子汉气魄的地方、一个野蛮人的世界。同时,“他者”世界也是荒诞不经的所在,是一个充斥着迷信、一个糟糕透顶的、给白人英雄带来无尽梦魇的世界。第四章全面分析了康拉德世界观中矛盾对立的双重性的成因。康拉德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他不能被绝对划归于某个特定的文化圈,既不完全属于波兰,也不完全属于英国。他在寻找并确认个人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文化觉醒的阶段,最终形成了个人独特文化身份—一个容纳世界多种文化特质的文化个体。双重对立的观念渐渐植根于他的深层意识之中,并且成为了他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根基。首先,康拉德从“边缘人”上升至“双面人”,进而成为一个具有双重性思想意识的人。康拉德事实上是一个一生都未安宁的文化边缘人。他出生于波兰,但他从未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波兰文化的培育和熏染;他流浪至英国并定居于此,但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化精神方面,他都与英伦保持着一种很强的疏离感。康拉德事实上一直游离在多种文化的边缘地带,不完全受制约于某一种文化。然而正是这种边缘人的身份,使得康拉德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身份具有很强的相对性,进而成为一个能融合多种文化特性的综合个体。康拉德天生的双重个性以及跨文化的生活经历,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双重性思想意识的作家,对立统一的双重性思想也成为其认识与评判世界的哲学思想根基。康拉德追随传统冒险作家认识世界的二元思想,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世界被分为“自我”和“他者”,确切地说就是西方和东方。这进一步证明了康拉德具有强烈的双重性思想意识。“自我”与“他者”,或者说西方与东方,两种孪生的人类文化,在康拉德的丛林小说中汇集与碰撞。然而,在小说中,康拉德从未试图神圣化或妖魔化这对孪生兄弟中的任何一个。他反思西方文明的本质,他曾游荡在大海上、徘徊在丛林间,而最后变成“中间存在者”一他站在了东西方之间。站在“中间”的立场上,康拉德以不同的文化身份讲话,自身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此外,康拉德的很多丛林小说都在描述一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组成的群体,这个社会群体很像当今世界地球村的一个缩影。另外,康拉德在政治行为、理想信念、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牺牲奉献等方面都保持着中性克制的态度,反对极端。在康拉德的眼中,“自我”与“他者”如同飞鸟的双翼一样,是人类世界不可分隔的两部分。毁坏或丧失任何一方就意味着人类文明整体瘫痪。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前文的核心内容以及论文研究的重要发现。康拉德是英国众多作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位,他的独特性包括他的生活经历、两种职业、语言天赋、写作风格等。而笔者以为最为独特的地方则是小说及个人思想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首先,康拉德的丛林小说以及部分其它小说中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比如:故事创作中的双重性、“自我”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以及“他者”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等。其次,在经历了多个文化觉醒的阶段后,康拉德从边缘人的状态上升至双面人的姿态,并以矛盾对立的双重性思想作为自己世界观的哲学思想根基。这样,康拉德就可以跨越文化疆界,从对立统一的视角切身体验不同世界的独特文化。因此,在康拉德的丛林小说中,东西方平等交汇,土著故事人物也获得了与白人主人公平等的话语权。具有双重性思想意识的康拉德时刻准备好接受“他者”,把他们当作与自己不同但平等的对象来对待,同时也准备好被别人当作“他者”。因此,在康拉德的眼中,“自我”与“他者”或者说西方与东方属于两种不同文化,但他们互相“凝视”对方,同时又是根脉相连、难以分隔的孪生兄弟。尽管双重性常常给康拉德的小说带来张力和矛盾,然而也的确给故事叙述带来悬念、引入神秘、提升观点等,这无疑升华了小说的思想意蕴,增加小说的厚重感和反映力。康拉德是一位书写未来的作家,他不属于那些一两遍就可以读懂的作家之列,因为他的作品蕴含着他对人类的社会关系、文化交流、人性本质等深刻的认识和睿智的分析。他的作品以及他的双重性思想意识,是留给我们现代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从某些方面预示了西方文化精神的衰落,同时也预言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此外,他的作品也暗含着对我们现代人的重要启示:增进文化对话、加强人类团结、维护共同纽带等。从这个角度讲,笔者以为,康拉德并不悲观,他的思想摒弃了一切理想精神,太过现实而显得悲观。深刻的洞察力使得他难以相信人类智慧力量,特别是这种智慧驱使下的行为,无论是好是坏。既然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船员,当他们的“船”面临危难时,就会立刻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地对抗危险,因此,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当他们能够意识到失去一方就像失去了同伴,当他们能够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唯一的一条“船”时,就会彼此尊重、和谐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拉德丛林小说中所揭示出文化碰撞、灾难痛苦、生与死等,从他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视角来看,肯定有更深刻的内涵,至少可以惊醒沉睡的人们。
其他文献
京香玉葡萄,欧亚种,早熟鲜食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京秀为母本,香妃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粒大、味香、皮薄、肉脆等优点,是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2010年将京香玉
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下,商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新的商业形式层出不穷。仓储式超市是连锁零售业中的一种,其出现及迅速发展的态势格外引人注目。仓储式超市是
唐君毅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第二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他一生著书立说颇丰,以阐释儒家学说之思想为己任,对人生、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历史、文化、教育等
特色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崛起的发展方式之一。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民族地区民众参与为主导,顺势加快发展。该地区的旅游
电影天生就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电影依靠一个个镜头的组接来叙事,也可以说是靠运动着的造型(影像和声音)和话语(有声语言和字幕)的有机构成来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农村金融的改革探索始终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天津海事局是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面临海事事业快速发展,作为水上作业单位的天津海事局要适应发展形势,吸引、激励、留住人才,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合理的薪酬
行政诉讼所确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目的,与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为了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安行政行为必须接受人民法
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效用理论的发展历史较长,大致说来,它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个阶段。在边际革命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基于接受理论,文章对变异修辞的接受进行了探讨。从语言组合和搭配上来看,变异修辞是对语言常规的超脱和违背,或许它的辞面意义不合情理,深层却藏着更丰富的涵义内容,它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