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泥岩混合料填筑体在湿化条件下的沉降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西南部地区经济受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影响不断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西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西南地区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也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而航空运输业因其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因而成为重点的发展方向。机场建设由于其本身的场地范围广、面积大,因而必然涉及到的工程问题也多。再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丘陵和沟谷为主,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复杂。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西南地区机场建设的设计和施工都面临相当复杂的工程问题。西南地区红层分布广泛,这一地区工程当中填料往往是就地取材,因而高填方填筑体多是将场区内岩石经爆破后产生的碎石料经人工填筑压实而成。机场高填方往往在工后出现较大的沉降并引发不均匀沉降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砂泥岩混合料填筑体的湿陷沉降。本文将选取机场高填方填筑体在湿化条件下的沉降特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重庆新机场砂泥岩碎石土混合料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试验研究,并结合昆明新机场T7段已出现的湿陷沉降问题作为工程实例进一步阐明高填方填筑体在湿化条件下的沉降特征。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成果为:湿陷沉降的机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湿化条件下砂泥岩碎石土的强度有所下降并出现颗粒的重新排列;(2)泥岩存在着遇水崩解软化的性质,大颗粒的泥岩遇水崩解成为细小的泥岩颗粒,泥岩的这一性质也是导致砂泥岩混合料湿陷沉降的重要因素;(3)水分的润滑作用使得砂泥岩颗粒间的摩擦力下降,使得砂泥岩颗粒之间出现了滑移和错动。通过室内试验,也验证后两点对湿陷沉降影响更为显著。对昆明新机场T7段出现的湿陷沉降进行研究,提出沉降预测的方法以及避免湿陷沉降的工程措施。(1)对于填料的种类与级配的恰当选择,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泥岩等易发生遇水崩解的材料作为填筑料;(2)在填方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强夯处理确保填筑料的压实度;(3)控制细微颗粒物占到填筑料的比例,细微颗粒物占填筑料的比例过大将加大填筑体的湿陷沉降量。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围绕构造精细解释、储层精细描述、流体分布及气藏类型、未动用储量评价、开发政策研究等五个方面展开,在气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地质储量复算,并针对储量
泯江上游地处中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该论文在系统论述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针对该区、特别是该区的松潘-弓嘎岭地段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以遥感解
该论文运用沉积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及成岩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的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储层的基本特征、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储
当前,在对许多具有复杂曲面的零件进行检测时,我们会发现用传统的检具检验时难度大,周期长,且检测精度不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取代传统的检具,提高检测精度。
该论文提出并较系统地论述一套适合于区域矿产定量预测并与GIS集成的信息提取和统计分析方法,统称"单元簇法".这些方法都以"单元簇"概念为核心和出发点.该文较详细地研究了矿
该文通过对淮北杨庄矿2635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底板压力及底板岩体钻孔注--涌水水量在采动过程中变化的观测,获得了底板岩体在采动过程中的破坏变形规律和特征,通过岩样强度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二十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人与计算
随着航天工业日益发展,对新的航天器地面测试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零重力多维展开试验装置是为了满足航天院项目建设要求,研制零重力多维展开试验装置,平衡其产品的自身重
申纪兰,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惟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半个世纪以来,她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针对如何提高固井过程中的顶替效率及防止油、气水侵这个长期以来,影响固井质量的中心问题,该文旨在阐述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固井高效顶替、整个压力平衡的平衡压力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