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辅警形象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改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辅警负面舆情引发的辅警形象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发掘出辅警形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辅警的形象加以建设,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以社会燃烧理论、双向对称式沟通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了交叉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全媒体、辅警和辅警制度等现状进行了梳理,界定了全媒体、辅警、辅警形象和形象建设的相关概念,对辅警形象和辅警印象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影响辅警形象的相关内涵及生成过程,介绍了辅警形象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建设的机遇。
  其次,通过对J市辅警形象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合相关访谈总结了全媒体时代辅警形象现状,对数据统计结果和访谈结论进行分析,指出了辅警形象存在的问题,引出辅警形象问题的原因。
  再次,分析了全媒体时代辅警形象问题的原因。经过研究得出:社会转型积累的风险因素引发了社会阶层断裂,辅警制度缺陷下的危机隐患引起辅警心态失范、与公众认知偏差导致的警民矛盾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矛盾是形象问题的根源;媒体过分炒作辅警负面新闻、片面和失实报道及舆论浪潮的不当传播是形象问题的助燃剂;辅警因自身素质低下、队伍管理缺位和公关能力欠缺引发的负面行为是形象问题的导火索。
  最后,提出了全媒体时代辅警形象建设的对策。即缓解社会矛盾以消除燃烧物质:健全科学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推进辅警队伍改革三化建设、做好全媒体时代群众工作;控制不当传播以减少助燃剂:将警媒双向互动加强权力监督与警民双向沟通促进信息反馈相结合;加强辅警组织建设以掐灭导火索:使辅警素质建设精细化、队伍管理科学化、公关能力专业化。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公共管理学和社会物理学出发,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辅警形象问题的相关研究;借鉴糅合了管理学、公安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运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辅警形象建设进行了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对国内外辅警形象建设相关知识研究不透彻,部分对策的落实难度也欠考量。
其他文献
山东省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大气污染问题常抓不懈,空气污染问题虽然仍比较突出,但近五年有了显著改善。为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政府各级部门多次印发相关政策文件,切实推动全国各地“煤改气”工作。2020年是“煤改气”项目的决胜之年,其中“煤改气”项目的监管,是项目开展的重中之重,是顺利完成项目目标的保障。  本文的研究起点是“煤改气”项目的政府监管,其监管属于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城市燃气行业,本
学位
公务员在政府职能发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国家行政管理,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的主体,在政府职能发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务员培训是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草案)》,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法制化程度再上新台阶,其中培
学位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其治理成效关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乎城市整体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无论是“单位制”“街居制”还是“社区制”,社区治理与党政、社会和市场等多方存在利益关联,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强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共识,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崭露头角。作为以城市社区为主要观察对象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节点和主要
学位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日趋增长态势,各种烈性传染性疾病、重大食源性疾病、有毒有害物质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灾害,不仅严重危害到公众健康,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尤其是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其来势之凶猛、蔓延之迅速、传播范围之广泛已经超出以往任何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到目前为止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得到有效
学位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城乡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危机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通过此次防疫可以看出,城乡社区疫情防控的成果既依赖于一线医护人员的持续投入,也依赖于政府、社区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社区作为城市安全的基石,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概念,为当前提高社区应急治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思
学位
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和攻坚的重要时期,社会格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致使经济社会呈现出多种发展态势,社会整体治安形势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已无法适应社会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监狱是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主要职能是惩罚与改造罪犯,是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亦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学位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农村群众渴望也需要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工作,供需矛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本文通过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式,围绕B市S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群众的需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以及村镇干部的访谈情况,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012年3月以来,Y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建立了机关干部下乡扶贫的桥梁,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本文旨在对第一书记考核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首先介绍了第一书记概念、绩效考核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的背景,使用归纳演绎和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对X县选派第一书记背景动因进行解释。结合X县选派第一书记工
学位
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对上联系的是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对下联系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乡镇(街道)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的实现。我国基层政府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也说明目前我国基层政府的治理达不到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的要求,与国家对基层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期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较高层级的政
学位
城市管理执法是改善城市秩序、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个认知桥梁,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营造良好的城管形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交汇点,国家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公众网络言论表达自主性的增强,我国城市管理问题一再被推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