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参与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给公司合同的立约、履约和后续修改带来一些成本。在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情况下,由于上市公司是否采取或发动反收购措施,采取或发动何种反收购措施,将深刻的影响到股东、公司管理层、债权人、雇员等公司参与各方在公司合同中的命运,这种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更是不可避免。公司参与各方可以通过自由协商、拟定公司合同条款的方式,就各种状况下公司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约定,从而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由于公司合同是长期合同和关系合同,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仅靠合同法并不足以保障参与各方的预期。因此,公司立法有必要同时担当起“模范合同文本”和“漏洞补充机制”的角色,通过反收购决定权的配置以及信义义务的规定等方式,协调反收购中的利益冲突,从而节约公司合同的缔约成本,补充公司参与者预见的不足,使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得以维续。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概念、反收购措施的种类,以及围绕着反收购发生的价值争论;第三章描述了围绕着反收购措施展开的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第四章分析了公司参与者通过自由协商、拟定公司合同条款的方式,协调彼此利益关系的可能性;第五章介绍了公司立法作为“模范合同文本”和“漏洞补充机制”,在协调反收购中公司参与各方利益冲突中所可能扮演的角色;第六章是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本文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交易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检验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研究结果发现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是人类理性在刑事领域的产物,是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体现。犯罪现象的存在使得刑事政策与社会稳定关系密切: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犯罪,犯罪
本文在探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考察国外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有关学说及其在诉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