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端康成小说里的“厌女症”现象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是一位以书写女性而闻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丰富的女性命题。他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都可以在他的小说中找到印证。本文主要选取以女性角色作为中心人物的川端小说,尤其是加入了川端康成的“掌小说”系列,剖析川端小说中“厌女症”现象的表现、特征和成因。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以川端小说中男主人公为定位点,解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职业身份和家庭身份、女性人物的身体书写和精神描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话语权三个对照组上的厌女群像和厌女方式。揭示川端小说在女性人物的角色选定、人物塑造和话语体系中的无处不在的“厌女症”现象。第二章以三个不同的维度为基点,归纳分析川端小说中“厌女症”现象的三个特征。以川端小说中男性为中心,概括川端小说“厌女症”现象的两面性特征;结合社会层面的“厌女症”现象,分析川端小说中“厌女症”现象的直接性特征;联系川端小说的不同创作阶段,剖视川端小说中“厌女症”现象的持续性特征。第三章结合川端康成的男性作家身份、婚恋经历和美学思想等个人因素,以及从社会历史角度、宗教哲学角度、日本艺妓文化角度、武士道精神角度、家庭婚姻文化角度、教育文化角度等各个不同的文化视野,力求探索川端小说中“厌女症”现象的可能性成因和确定性成因并简单评价。基于此,审视川端小说中的女性群像和川端康成的女性态度,重新定义川端小说中的女性价值取向,为女性解放提供一个反向思路。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初,俗文学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这期间出现的诸多的研究学人,孙楷第是其中佼佼者。几十年来,孙楷第在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学术界目前对于孙楷第先生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对其小说目录学的研究上。因此笔者拟以孙楷第的俗文学研究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成果及影响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探究其在俗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其学术成就进行论述:第一章“
学位
清代科举制度直接且深刻地影响着文人的生活和创作,在诸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有所体现。《红楼梦》续书作为一个整体,是清代小说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代表。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科举观的探讨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对于续书却少有问津。本篇论文以清代《红楼梦》续书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科举视域下进行考察,观照科举制度与《红楼梦》续书的双向互动关系,深入开掘续书作者的创作心态和科举观以及蕴含在金榜题名大团圆结局中的民
学位
休假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在唐代文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休假制度古已有之,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对作为诗人的官员的生活和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发出格外辉煌的官员休假诗歌成就。  本文首先考述唐代职官休假制度,秉承近年来学术界从制度入手深入研究文学的理念,从常规假旬假休沐、与农事节气相关的岁时假日、民俗节日和政治宗教及其它休假等方面力求全面系统地铺展唐代休假制度,考察其休假的具体时
学位
封建制以宗法制为根基,是建立在家族系统之上的政治系统,因此家族是当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家族观念也深入人心。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天子、诸侯的权利逐渐倾斜于大夫家族,伴随着大夫家族成为时代重心之所寄,家族也因此成为整部《左传》叙事的着眼点之一。就鲁国而言,《左传》家族叙事主要围绕“三桓”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来展开,其中季孙氏家族叙事无疑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以季孙氏家族叙
学位
越南华校的教学情况比较特殊。采用的教材与高等院校的教材不一样,多数采用以前香港、台湾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词汇使用不够标准,语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多为古代汉语,不符合现代汉语实用需要;教师多为华人教师,教授汉语时难免带有自己的方言因素。加之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掌握不恰当的语言知识。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并通过查阅华校的教材以及越南人习得汉语的相关文献设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本质上是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问题,即同一个表层结构,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深层含义。由于汉语本身具有缺乏形态变化和形态特征的特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丰富。在人们交际中,歧义的存在经常产生误解,尤其是在非汉语母语者和汉语为母语者交际中。所以歧义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十分重要,但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歧义的资料很少。因此笔者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西北部,修水方言属于赣方言昌靖片。本文以江西修水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对修水境内5个乡镇方言情况进行田野调查并记录,总结出修水方言的音系特点,并对修水方言声韵调的一些语音特点如知庄章声母、阳声韵、次清浊化、浊化分调等现象进行了描写,试图分析修水方言语音演变的规律。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修水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以及本文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总结了
学位
武清区地处天津市和北京市的过渡地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武清方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汉语方言学的角度,描写武清方言的语音特点,讨论武清方言的语音演变。  首先,本文介绍了武清的地理概况、武清方言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源。接下来,介绍了武清方言语音的基本情况。描述了武清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情况。然后,描述了武清方言知庄章三组声母、精见组声母和开口一等影疑母字声母的今读
学位
美国作家J.D.塞林格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发表于20世纪中叶,即美国中产阶级发展的鼎盛时期。塞林格身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员,生活在美国中产阶级发展的全盛期,他的作品揭露了美国中产阶级群体的生存困境。具体表现为:第一,二战给中产阶级带来的创伤无法磨灭,战争创伤隐藏在战后繁荣的表象背后,给个人命运造成深刻影响。通过对战争创伤的揭露,塞林格对战争的荒谬进行反思,体现了中产阶级的批判意识与民主意识。第二,战后美
学位
丁来东(1903-1985)是二十世纪韩国著名的中文研究者和翻译家,在近一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为韩国的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极具价值的中文研究与翻译作品。其中,丁来东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作为译者进行的翻译活动时,以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严谨独特的翻译技巧,为近现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翻译谱写了新的篇章。本人以《丁来东全集》中收录的丁来东的翻译作品为资料基础,并广泛搜集二十世纪上半期中韩翻译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