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智能辅助系统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对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尤其国家标准《建筑物安全鉴定》(GB18208.2-2001)的颁布实施,使鉴定工作达到一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本文主要对地震现场受震房屋的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方法、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智能辅助系统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确定了影响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的三大主要因素及其相关因素。并根据诸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建立了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影响因素关系图。 从国家标准《建筑物安全鉴定》(GB18208.2-2001)出发,按照国家标准中对各类安全建筑震损状态的规定,并以专家现场评判的方法直接给出了影响房屋震损的各基本因素在不同状态的评价向量,从而初步的解决了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这一具有较强主观性、模糊性的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与评价标准问题。 通过对专家处理该类问题的特征以及模糊决策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地震现场建筑物震损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定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定性与模糊同时存在的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从而使基于专家经验的传统震损评价方法更具有科学智能化。 结合建筑物震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专家系统的构造思想,应用VB、VBA等编程语言开发了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智能辅助系统(IASSAB)。该系统采用了以图形用户界面(GUI)为基础的多重文档界面(MDI),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直观、易于操作的交互环境。另外本系统还具有把鉴定结果自动处理成Word报告的功能。该系统主要用于地震现场房屋建筑的快速安全性鉴定。最后,本系统运用到两个实际问题中,所得结论与专家的经验判断一致。
其他文献
并网逆变器是可再生资源向电网输送能量的枢纽。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是并网逆变器品质的重要标准。本文首先就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别在不同坐标系下建立,选用两相旋转坐标系模型并就基于LCL滤波器的两种电流反馈方案做稳定性的对比分析。考虑到电流环中的两个谐波源头:PWM信号发生器和电网电压。首先采用二重傅里叶积分法解析PWM过程在逆变器输出电压中所产生的谐波特性。理论分析电网电压不平衡对逆变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空气间隙操作冲击特性对外绝缘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我国西电东送的大环境下,建设高海拔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必然要面临复杂大气环境下的外绝缘设计和施工。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对低气压条件下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进行了研究,并选择多个高海拔现场进行试验比对。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大型多功
大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所具有的满足工作所需的素质和能力.通俗来讲就业素质是知礼、诚信、责任、勤奋、超越等.就业能力是诸如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涌入人们的视线,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生活.由此“爱心书室”是一个以微信订阅号为平台,以书为载体,以以书易书为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针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理念,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协同效应,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