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输通道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运输通道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日益复杂。我国正处于运输通道大发展时期。所以,系统地认识运输通道,研究它随社会经济变化,管理政策与体制,及其作用的区位、规模、形态和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政府及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运用现代综合运输观念,并不仅将某一方式线路视为通道,而将运输通道界定为各种运输方式线路的整合。提出了其基于整合的三个基本技术经济特征:空间方位结构、空间能力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些特征分别概括了运输通道的空间方位、运输能力和发展过程。一些典型通道的解剖证实了这三个特征的合理性。作者还论述了运输通道发展的一般趋势。通道内平行线路的竞争是通道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包括运输在内的我国经济活动市场化,提出了通道运输能力配置的市场管理模式问题。本文引入了博奕方法,研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分析了一些运输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运作规则尚不健全等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在道路线路市场管制方面,基于运输交易过程与运输过程同步完成的特点,提出并论证了线路客运市场运力结构应由市场需求、行业的技术水平及乘客交易成本共同决定的理论,这突破了过去市场运力结构由行业成本决定的一般理论。公路线路运力配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论文分析了当前的三种配置模式及其弊端,提出线路资源有偿使用分时段招投标的新模式。除运输价格外,作者提出通道对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还在于其空间形态,应进一步研究通道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导引作用,这是运输线路布局对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影响。作者证明了运输通道对运输交易成本的节约是近年来形成通道经济带的重要原因。不同运输方式的线路有不同的形态和能力,作者考察了不同运输方式线路对沿线产业的吸引、聚集作用的不同特点,论证了封闭线路产生的强制聚集作用,这会引起区域经济布局的不平衡,在区域开发时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作用和避免其发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