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制的可调节高度颈椎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自制的可调节高度颈椎枕来治疗6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所收集纳入统计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的分布区间为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4±10.19岁。该试验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为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所有采集的患者中,在实施治疗过程均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颈部皮肤瘀斑、红肿及过敏,是否出现颈部酸痛不适,有无软组织损伤,或者甚至加重症状等情况。并且在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Bordens法测量受试者的颈椎曲度弧弦距,而对于总体的疗效评定则根据的是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果:1、所有纳入统计的病例治疗前Bordens法测量受试者的颈椎曲度为(2.29±0.59)mm,使用颈椎枕治疗12周后为(6.40±1.59)mm,新型颈椎枕对颈椎曲度改善明显(z=-6.738,p<0.05);未使用颈椎枕治疗前VAS评分为(2.83±0.38)分,使用颈椎枕治疗12周后为(1.12±0.76)分,新型颈椎枕对颈椎疼痛有明显效果(z=-6.685,p<0.05);未使用颈椎枕治疗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为(12.60±2.04)分,使用颈椎枕治疗12周后为(2.69±2.95)分;新型颈椎枕对颈椎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z=-6.749,p<0.05)。2、治疗4周后疗效评价:治愈3例(5%),好转41例(68.33%),无效16例(26.67%),有效率为71.33%。治疗8周后疗效评价:治愈5例(8.33%),好转43例(71.67%),无效12例(20%),有效率为80%;治疗12周后疗效评价:治愈6例(10%),好转45例(75%),无效9例(15%),总有效率为85%。3、不良反应:60例纳入统计的病例在治疗期间除一开始使用颈椎枕出现短暂颈部酸胀不适外,无其他特殊不适,未见过敏、瘀斑等不良反应,在使用颈椎枕一段时候后,上诉症状改善,无进一步特殊处理。其中不良反应病例为4例,占6.67%,证明该颈椎枕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可调节高度颈椎枕在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上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