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甲基取代金属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能驱动的光催化反应处理水中污染物以及使用电催化还原CO2(CO2RR),被认为是高效、低能耗且环保解决水污染问题和温室效应的有效方式。其中催化剂的设计则是光/电催化反应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大环配合物,金属酞菁材料具有可见光和近红外吸收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稳定性高、易制备、电子离域充分、中心金属活性高等特性,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光/电催化材料之一。其中,结构简单的酞菁分子合成简单、稳定、溶解性差,大多数研究通过复杂的取代基团修饰金属酞菁分子来改善其光/电化学性质和溶解性,但产率低、稳定性差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较高。本文以结构简单稳定的八甲基取代金属酞菁为研究对象,通过溶液自组装法制备相应的酞菁纳米材料,研究其中分子聚集态构型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纳米材料光/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合成了基于纳米金属酞菁的复合材料,深入研究其光催化还原Cr(VI)、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Rh B)和电催化CO2RR的性能。本研究可以拓宽难溶性酞菁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帮助理解酞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过程中的机制,为其在更高效的光电协同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邻苯二腈路线合成以廉价过渡金属Fe,Co,Ni,Cu为中心金属的四种无取代金属酞菁(MPc)、四种新型非外围八甲基取代金属酞菁(N-MMe2Pc)以及外围八甲基取代镍酞菁(Ni Me2Pc)。通过沉淀法使酞菁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棒状(NR)结构,其中甲基取代酞菁聚集体的尺寸明显减小,是由于甲基阻碍了酞菁分子的聚集。另一方面,在甲基的诱导作用下,四种N-MMe2Pc NR中都形成了纯H-聚集体,即酞菁分子以面面堆积的方式排列,这种π-共轭增强效应导致其更宽的光吸收范围和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利于其光/电催化活性的提升。在Ni Me2Pc NR中也有一定的π-共轭增强效应,但没有形成纯H-聚集体,表明外围八甲基取代对酞菁分子的面面堆积诱导效应不如非外围取代。在光催化还原Cr(VI)研究中,通过原位沉淀法制备了N-Cu Me2Pc/RGO和Cu Pc/RGO复合材料,它们的光催化还原Cr(VI)性能显著提升,归因于RGO可以有效地抑制酞菁中的载流子复合和提升光催化过程中的电荷传输速率。N-Cu Me2Pc/RGO对Cr(VI)的去除率达到99.0%,反应速率常数为0.0320 min-1,比Cu Pc/RGO的反应速率快约1.5倍,归因于前者具有更高的光利用率、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电导率。N-Cu Me2Pc/RGO还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在真实的镀铬废水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光催化氧化Rh B研究中,首先通过拓扑反应合成并剥离得到大面积的硅氧烯(Siloxene)纳米片,然后通过溶液浸渍法将N-Cu Me2Pc NR成功负载到Siloxene上形成复合材料,其光催化氧化Rh B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归因于两种半导体复合后形成的异质结构加速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两者质量比为1:10时形成的复合材料(P1S10)在1 h光照时间内达到55.9%的最高降解效率,反应速率分别是Siloxene和N-Cu Me2Pc NR的3.9倍和7.5倍。在PMS的辅助下,P1S10的光催化降解Rh B的最好降解效率提高至95.3%,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453 min-1。P1S10/PMS/Vis体系具有优异的光催化循环稳定性,经过淬灭实验确认·SO4―、·OH和·O2―自由基在该体系中起主要作用。在电催化CO2RR研究中,N-Co Me2Pc NR的FECO比Co Pc NR高,DFT计算证明八甲基取代增强了Co位点的CO2吸附和活化过程。通过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N-Co Me2Pc/NRGO(x:10)复合材料,在电解质为0.5 mol L-1KHCO3的H型电解池中,比例为6:10的复合材料在-0.8 V(vs.NHE)的电位下实现最佳的FECO(90.0%),其对应的j CO为9.7 m A cm-2。而在流通电解池中j CO增大到14.8 m A cm-2,这归因于流通电解池中CO2传质效率的提高。将电解质改为1 mol L-1 KOH后,在更低电位(-0.6 V)下FECO提高至94.1%,对应的j CO和TOFCO为56.4 m A cm-2和6.2 s-1,表明KOH电解质可以抑制HER和减小体系的欧姆损失。
其他文献
液体锥尖流(tip streaming)是微尺度射流和液滴的生成方式之一。在液体锥尖流的形成过程中,液体在外力场的驱动下先是形成三维的锥形液滴,然后锥形液滴的尖端生成二维射流,射流最终由于Plateau-Rayleigh(PR)不稳定性而破碎成一维的微尺度液滴。由液体锥尖流生成的微小射流和液滴尺寸较小且均匀可控,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药物制备、喷墨打印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表明,液体锥尖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至2017年,癌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近年来国内癌症的负担不断加大,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是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21.1%,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3.9%。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与手段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癌症治疗新方法的提出依赖于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度探索,而目前关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来源于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中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因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大气中常见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SVOCs),PAHs在大气中以气态和颗粒态的形式存在,其气粒分配行为影响干湿沉降和大气远距离传输等过程,另
学位
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许多重大工程面临着冬期施工的严峻考验。低温条件下制备水泥基材料,常使用减水剂、引气剂、防冻剂等化学外加剂改善材料的早期性能和长期耐久性。但是温度变化通常会影响外加剂的作用效果,而低温环境下掺外加剂水泥基材料的流变及施工性能尚不明确。本文系统开展了低温和常温环境下掺多种外加剂水泥基材料的流变学行为研究,通过浆体微结构表征、孔溶液分析等手段,初步阐明了温度对不同外加剂分子与水泥颗
学位
电催化氮气还原(NRR)和氧气还原(ORR)可以将N2和O2分别转换为NH3和新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工业上的合成氨技术是采用成熟的Haber-Bosch工艺,而该技术需要在高温(300-500 oC)和高压(>200 atm)条件下才能进行,使得整个过程的年能耗占世界年能耗的2%,同时还伴随着每年近400兆吨的CO2排放。室温条件下的NRR技术相比能耗严重的Habe
学位
气体传感器可用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及检测,在污染治理、危害预警以及安全防护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发低功耗且高性能的气体传感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因具备体积小、成本低、易集成等优点比较适合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然而,传统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通常需要在高温(200-600℃)条件下工作,严重制约其在低功耗集成器件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二维纳米材料的发现推动了
学位
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能将外部力刺激转化为电容信号,且兼具良好的柔韧性,在人机交互界面、健康监测、电子皮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研究围绕基于双电层(EDL)传感机理的离-电式压力传感器,以多孔复合离子材料为传感层,通过传感机理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了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及压缩模量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机制,为离-电式电容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提供新的策略,并为其在可穿戴、可涂覆以及透明传感
学位
多孔介质钝体绕流与对流换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工程、能源与化工、航空航天、核工程和海洋工程等工程领域,涉及多孔介质内部及周围复杂流动与传热等基础性问题,因此,对多孔介质钝体相关流动和传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虽然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多孔介质圆柱绕流和混合对流换热的研究仍不够完善,其所蕴含关于流动和传热的物理机制仍不是很清晰。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法,较为系统地研究
学位
手性磷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能。因此,手性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中的热点。随着不对称催化蓬勃发展,不对称氢官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有机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备手性化合物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钯催化炔烃和联烯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具有磷手性的烯基次膦酸酯和碳手性的烯丙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污水处理效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了大量副产物—市政污泥。在现有处理处置方式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核心议题。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磷储备的迅速枯竭,采取热解手段回收污泥中丰富的磷资源并作为一种新型肥料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本研究以城市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高效应用为目标,以热解改性为主要手段,全面揭示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