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对同性家庭儿童养育的观念和态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同性父母家庭的孩子们在任何重大方面都与异性父母家庭的孩子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同性养育会给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国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及同性养育的观念和态度,以及一些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和同性养育观念和态度的量表各自包括两个有意义的分量表。前者包括个人反对和规范反对:个人反对(Individual Opposition)代表的是比较传统且保守的看法,指的是同性养育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个体角度出发的观念,即相信同性养育本身会对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规范反对(Normative Opposition),代表的是比较温和且现代化的观念,不再着眼于同性养育本身会对儿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是担心这些孩子们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模式和父母的性别和性取向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比如被同龄的孩子们排斥、孤立甚至是霸凌。后者包括育儿技能和育儿调节:育儿技能(Parenting Skills),评估的是参与者多大程度上认为同性父母具备照顾好自己孩子的技能和能力;第二个分量表叫做育儿调节(Parenting Adjustment),评估的是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认为同性父母可以处理好这种新型家庭模式带来的挑战和困难。研究一旨在探究中国同性恋者的内化的对同性恋者的负面态度(内化同负性)、社会支持、同性恋性取向的病因学观念(遗传或习得)以及矛盾性别歧视(善意性别歧视和恶意性别歧视)对中国同性恋者关于同性家庭的儿童发展以及同性养育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746名同性恋者(490名男性、256名女性)的结果指出,男性、内化同负性程度较强、越倾向于将同性恋性取向归因为习得的同性恋者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的个人和规范角度的观念越消极,同性恋者的善意性别歧视预测了其规范角度的消极观念,恶意性别歧视预测了其个人角度的消极观念。而内化同负性程度较弱、越倾向于将同性恋性取向归因为遗传、规范角度的消极信念越弱的同性恋者对同性养育育儿技能和育儿调节角度的观念越积极,同性恋者较弱的个人反对角度的消极信念预测了其对同性养育育儿技能角度的较强的积极观念。研究一的结果不支持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支持对同性养育态度的直接影响,然而内化同负性的影响被证明,考虑到内化同负性和社会支持的紧密联系,研究二旨在验证社会支持是否会通过内化同负性影响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和同性养育的观念和态度。使用Mplus 8.3检验了链式中介模型,结果证实了假设,链式中介作用存在:同性恋者的较低程度的社会支持导致了较高程度的内化同负性,继而导致了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更负面的观念,最后造成了对同性养育的负面观念和态度。研究三收集了654名异性恋者的数据用以和同性恋者的数据加以对比分析,其中包括266位男性和388位女性,异性恋者数据中的所有变量均和同性恋者的数据中的变量一致或等值,除了内化同负性这一变量在异性恋者中等值为同负性,其余变量均采用相同的量表测量。所有参与者的结果发现,在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面,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结果虽然各有些微的差异,但并无本质的差异。总的来说。男性、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态度更差、更倾向于将同性恋性取向归因为习得以及矛盾性别歧视程度更强烈的参与者对同性家庭的儿童发展以及同性养育的观念和态度更加消极。其中异性恋者的社会支持和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个结果凸显了同性恋者的社会支持对他们的重要影响。此外,所有参与者,无论性取向和性别如何,个人反对角度的负面观念都比规范反对角度的强烈,且育儿技能角度的负面观念都比育儿调节角度的强烈。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总的来说,男性、异性恋、对同性恋者态度更差、更倾向于将同性恋性取向归因为后天习得的受访者、矛盾性别歧视程度较强的参与者更可能认为同性父母对儿童发展有负面影响并且对同性养育的态度更消极。(2)同性恋者的社会支持通过内化同负性影响了他们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和同性养育的态度。(3)中国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对同性家庭儿童发展和同性养育的观念仍然较为保守和直接,这说明参与者认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妈妈和一个爸爸,这两者都不可忽缺且无法替代的观念依然存在。这些发现增加了我们对人们对同性养育态度的了解,尤其是补充了中国同性恋者的数据,这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而在这些态度的背后,我们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乏以及对相应科学研究和知识的不了解起着重要的负面作用。因此,制定旨在减少偏见和歧视、保护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会改善人们对同性父母的态度,也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社交媒体应该通过公益广告和教育节目,加强对同性恋者和同性养育的准确科学知识的传播,因为增加了解是改变态度的关键。
其他文献
儿童挑食行为被定义为儿童拒绝一系列熟悉和不熟悉食物的饮食行为(Smith,Roux,Naidoo,&Venter,2005)。挑食行为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暂时性的行为。研究发现儿童的挑食行为在婴幼儿期就会出现,2.5-4.5岁处于一个稳定流行时期(Dubois,Farmer,Girard,Peterson,&Tatone-Tokuda,2007),但是缺少挑食行为发展路径的研究。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
创造性领域一般性和特异性机制(后简称领域观)一直是创造性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持领域一般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存在一种基础创造性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任何领域表现出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持领域特异性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创造性认知能力存在于某一特定领域,且很难迁移到其他领域。近年来,研究者结合两个方向的观点提出了整合的模型,认为不同领域的创造性具有一个共享的创造性认知成分。该成分与特定领域的思维和知识技能共
视觉工作记忆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可以维持和操纵动态记忆中当前相关的视觉信息,以满足正在进行的任务的需求。比如过马路时监控周围的交通,在人流中寻找自己的朋友等,因此,视觉工作记忆是日常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视觉工作记忆的重要性,关于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热点之一。视觉工作记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容量有限,过去关于这种容量有限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个模型:插槽模型和连续资源模型。插槽
社会奖赏是个体所体验到的有益的、令人愉悦的社会刺激或社会互动。奖赏加工是对奖赏信息期待和感知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评价两个阶段。研究者发现个体早期经验会影响成年期的奖赏功能。根据依恋理论,个体在早期与依恋对象的互动经历会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依恋风格和内部工作模型,并影响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因此,依恋可能是影响个体对社会奖赏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恋研究指
创造性(Creativity)是指创建、生产、造就等,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当今学界广泛认可的创造性的概念包括两个核心特征:独特性或新颖性(Originality or Novelty or Uniqueness)和实用性或适用性(appropriateness or usefulness),而创造性思维按照思维开展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DT)和聚合思维(C
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自然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产后的雌性动物既需要保障后代的存活,还需根据后代快速的生长发育来不断调整母性行为,从而保障后代的需求。因此,母性行为在产后的变化既离不开母体情感动机系统的参与,也需要执行功能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协调。然而,较少研究关注母性行为在产后早晚期的动态变化和合理衰退过程,即使这一过程对后代发展和母亲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研究将从时间角度探讨产后早晚期母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师范院校承担着培育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师范生质量的重要标尺。当前,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统一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各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参差不齐,进而使得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凸显出构建一个普适性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出席少先队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工作者,更是少先队员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专业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程度与少先队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少先队辅
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感的评估,是自我概念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心理学界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三重自我建构理论,自我由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三方面组成。因此,自尊也相应被划分为了个体自尊、关系自尊和集体自尊。其中,个体自尊主要指个体基于自身特质(如品质、能力)所获取的整体自我价值感,具有稳定性,例如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关系自尊主要指个体在与重要他人(如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2019年2月我国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25》,文件指出到2035年时,我国教育整体实现现代化,并要步入教育强国行列。就学前教育而言到203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仍处于发展较为弱势的位置。当学前教育发展面临“普及”和“高质量”两大重要任务时,就要求各地要将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去看待。就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来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