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仿生态繁育是当前大鲵苗种繁育的主要技术手段。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池的结构欠合理,特别是大鲵的过滤池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研究大鲵繁殖行为的生态机理,为优化大鲵生态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在仿生态野外生态池中,利用数字监控系统全程观察大鲵繁殖行为,以揭示产卵前期繁殖行为与水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记录了大鲵产卵前多种繁殖行为的发生时间、行为活动高峰期、单次时长,统计总时长与比例,并分析了产卵前繁殖行为与水生态因子的关系;同时,研究还揭示了大鲵仿生态野外繁育场过滤水池结构与相关水质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了过滤水池的过滤效率并提出过滤水池的优化要点。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雄性大鲵推沙行为主要以四肢和尾部推沙为主,头部、身体推沙较少;四肢推沙行为活动时间集中在20:00~3:00。前、中期四肢推沙行为活动时间集中在20:00~23:00,后期四肢推沙行为活动时间集中在0:00~3:00;尾部推沙行为活动高峰期在21:00~23:00。大鲵推沙行为活动总时长与水温(WT)、溶解氧(DO)相关性极显著,这说明WT和DO是控制大鲵推沙行为活动的重要因子。在繁殖前期,大鲵推沙行为活动时长变化显著,洞外温度高于洞内时,行为活动时间较短;反之,其行为活动时长则明显变长。(2)大鲵冲凉行为包括头部冲凉、躯干冲凉、尾部冲凉、弯曲冲凉和抬头冲凉,其次数依次减少。头部冲凉行为活动时间集中在19:00~23:00;躯干冲凉和尾部冲凉行为活动时间集中在21:00~3:00。头部冲凉和躯干冲凉行为与WT、DO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大鲵头部冲凉、躯干冲凉可能更多受到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尾部冲凉行为与WT相关性极显著,与DO相关性显著,这说明WT和DO是影响大鲵尾部冲凉行为活动的生态因子,大鲵尾部冲凉行为活动时长与WT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3)观察到的大鲵求偶行为包括并肩、顶腹、爬跨、亲吻、追逐、邀请、同居和翻身,其发生次数比例依次减少。在这8种行为中,同居时间最长,其次为并肩。整体上,大鲵求偶行为与水质指标(如WT与DO)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其发生时间与产卵时间密切相关,即越接近于产卵,求偶行为越明显。由此可见,求偶行为作为两性区别动物的重要先天性行为,受外界环境影响可能相对较小。(4)过滤水池从进水口至第五级,平均水深逐渐增大,高度差也逐级增大。阶梯水池的第五级具有较大的面积,其次为第六级水池。主要水质指标由进水口到出水池表现为WT与DO升高,浊度、电导率、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降低,大肠菌群数增多,均维持在大鲵对水质要求的正常范围之内。为保证大鲵繁殖季节的最适水温,通过分析各水池的面积大小与水温升高率可知,在水深不变时,可适当增加第五级水池的面积。另外,定期进行清洗,并设置开关式泥沙排放口对改善过滤池水质亦有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随着产卵时间的逐渐接近,洞内水温逐渐高于洞外水温,大鲵四肢推沙、尾部推沙、以及大鲵尾部冲凉等行为活动时长均明显增加,这将有利于大鲵产卵与繁殖。当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时,大鲵四肢推沙、尾部推沙与尾部冲凉的行为活动时长也会增加,因此,高的溶解氧含量同样对大鲵产卵与繁殖十分重要。理论上,适当升高水温与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均可促进大鲵产卵前繁殖行为活动,而在操作层面上具体可通过增大阶梯水池面积,并加强对水池的管理来实现。总之,通过提高过滤水池的水温与溶解氧,对提高大鲵的仿生态繁育效率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