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所处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基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使我国农地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国家的扶持与农业的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在新型农地制度下科学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才能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和土地有序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因此探讨我国目前农业补贴的现状,确定享有补贴的主体、补贴的具体标准等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此问题,选择醴陵市进行调查分析,对三权分置背景下农业补贴现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表明,传统的农业补贴种类繁多,补贴对象相对简单,在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过程中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三权分置制度下补贴主体区分为承包主体和经营主体,土地经营主体享有的农业补贴种类包括:耕地补贴、种植补贴与流转补贴。符合条件的承包主体和经营主体享有耕地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补贴多采用“先建后补,先干后奖”的形式。满足土地流转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申请,审核通过后可获得增量部分的农业补贴。国家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除了能直接获得的农业补贴还存在一些前期用于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中期用于试点推广项目等隐性补贴。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的推进,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补贴类别。 (2)相对来说,因为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业补贴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农业补贴政策的侧重点直接影响到对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耕地地力保护、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农地流转三个方面。从实施效果来看耕地播种面积增大,但增幅较小,地力水平增优;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农用地流转中流转比例增加、流转面积规模化、流出形式多样化,排列顺序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企业。当前农业补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申报工作复杂、审核工作耗时、统计工作量大,农户对三权分置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不够了解,对适度规模经营意愿表现不够强烈等方面。 (3)农业补贴政策对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比例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保障三权分置后各方的权益需要进一步明确补贴主体。补贴主体的分化从农户开始,所以基于农户视角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农业补贴与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和农地流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模型运算结果表明:在农户特征、土地流转及资源禀赋和农业补贴三个类别中有8个变量与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显著相关。其中,有5个变量与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程度排列顺序为土地流转年限>家庭收入>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农业补贴政策满意程度,有3个变量与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排列顺序为承包农用地数量>农业补贴获得>是否进行土地确权。 (4)基于农业补贴的研究现状,对于农业补贴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从惠农补贴的数额来看,仍然将呈现上涨趋势。农业补贴政策会更多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和以差异化精准化为导向发展。从农业补贴政策的类别来看,主要包括补贴类、优惠类和专项扶持类,不同类别的补贴获取方式有差别。从农业补贴政策的享有主体来看,享有补贴的主体不仅应该具体化为实际参与者,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平衡集体,承包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