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减慢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环境的低迷可能大幅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近年来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逐年下降。资产证券化产品自推出后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借助其庞大信贷存量的优势,积极加入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证券化规模逐步增长,长期主导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产证券化理论上能够有效提升发行主体资产流动性并优化资产结构,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利用该金融创新产品,在不增加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探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和具体传导机制,以及该影响对不同类型及规模的银行是否存在差异。本文研究旨在推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工具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首先理论机制方面,以成本管理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破产隔离理论以及信用增级理论为理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梳理出资产证券化主要从优化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入、提高资产流动性等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对样本银行按照区域性以及规模大小区分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将杠杆率、风险加权资产占比、成本收入比作为中介变量,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资产证券化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2)资产证券化对于城商行以及小规模银行影响效果更为显著;(3)资产证券化能够通过提高杠杆水平、转移风险资产、降低成本收入比等中介效应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银行应扩充基础资产类型,同时扩大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发行成本;推出激励机制,鼓励中小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信息披露程度,降低市场风险;完善相关制度,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冷链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冷链配送越来越注重降低配送成本、减少货物损耗以及提高配送效率。目前采用的单温配送模式,存在冷藏车购置成本高、货物损耗率高以及只能配送单温层货物等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而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由于在配送时使用常温货车以及可循环利用的蓄冷箱、蓄冷器,使得其可以在实现多温共配的同时降低配送成本。因此,
学位
学位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期限长、流动性不足的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使其能在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融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赋予了商业银行一种全新的升级融资模式,在优化资金配置和转换风险分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频繁且散点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加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和改善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但是,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学位
学位
学位
将120只雏鸡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C)组和FFC+丹参多糖(Salvia miltiorrhiza polysaccharides, SMPs)组。从1日龄起,连续给药5 d。于第6天采取肝脏样品,进行转录组和蛋白组测序;采集和制备血清样品,保存剩余肝组织,用于检测其他相关的试验指标。采用qPCR和PRM的方法验证测序结果。测序和验证结果显示,暴露于FF
期刊
目的 观察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以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